儿童绘本家蔡皋:摇啊摇,摇到外婆的“桃花源”
2018年12月25日 17:56
来源:凤凰网湖南综合
蔡皋几与共和国同龄。她的儿童图画书事业,顺应着中国“图画书”启蒙发展的轨迹,经历了封闭、引进、原创的过程。
导读:72岁的蔡皋有一颗赤子之心。知名主持人汪涵,称之为“蔡式美学”。出版界大佬龚曙光说,去蔡皋家就像去外婆家。
撰文|张秋盈
摄影|甘雅婷
正文共3112个字,预计阅读8分钟▼
儿童绘本画家蔡皋,有把周围一切变朴素的能力。
知名主持人汪涵,把这种朴实称为“蔡氏美学”;著名作家何立伟,自承学不来蔡皋的赤子之心;出版界大佬、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龚曙光说,去蔡皋家就像去外婆家。
12月15日,长沙当当梅溪书院,蔡皋带着新书《一蔸雨水一蔸禾》与读者见面。嘉宾席上,一身家常红袄子的蔡皋坐在汪涵和龚曙光之间。被夸得不好意思了,她别过头拍了一下龚曙光的背,仿佛这里就是“蔡奶奶家的客厅”。
蔡皋几与共和国同龄。她的儿童图画书事业,顺应着中国“图画书”启蒙发展的轨迹,经历了封闭、引进、原创的过程。
「别人赚钱,我赔钱」
1982年,36岁的蔡皋正式告别乡村教师生活,成为了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一名图画书编辑。
那时出版社刚成立一年,雄心勃勃。“都是画得很好的才能当编辑”她回忆。
与出版社的雄心相悖的是,80年代的中国,还没有“图画书”的概念,没概念,就没市场。
在中国,“图画书”的概念本由西方引进,建国初期,曾有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如著名的《萝卜回来了》等,文革后,发展中断。直到80年代,儿童文学界对图画书的认识还十分有限,创作手法和装帧都还延续着五六十年代的风格。
对于读者来说,“图画书”则相当于小人书。
“老百姓觉得,翻两下就没了,还卖20块啊?”蔡皋说,在当时,图画书是奢侈品,造价起码50至60元,在国外卖100以上,但在中国只能卖20元,读者心中,只值5块。
带着“保护文化”的责任心,当年的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硬着头皮做了好几桩赔本生意。即使多年以后,蔡皋还是感叹,“我们出版社当时做的很好,出版了大量的好书”。
1989年,蔡皋创作的《晒龙袍的六月六》出版。发行科的同事找她吐槽,这本书的成本够盖一栋房子了。
别人出书赚钱,自己出书花钱,蔡皋觉得自己是“败家子”,不敢再画了。她的另一部作品《桃花源的故事》,还是在日本保护性出版的。
就是这本《桃花源的故事》,后来被日本小学国语教材收录。
「一个日本人的帮助」
如果回顾中国儿童“图画书”的发展,绕不开日本,更绕不开一个日本名字“松居直”。
九十年代,中外交流增多,来自西方的现代图画书理念渐次传入,“图画书”这个名称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在图画书理念的输入过程中,日本的影响最为显著。
松居直是“日本绘本之父”,他8次访问中国,办画展,做内部交流。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图画编辑们开始接触到了海外不一样的“图画书”理念。为了奖励优秀图画书作品,他还捐出自己的稿费在中国设立了“小松树奖”。
“小松鼠奖”办了两届,共评出4部作品,竟都是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编辑都是蔡皋。
蔡皋因此第一次见到了松居直,对方鼓励她:“中国有很多出色的画家,但中国缺少好的图画书编辑。”
“他不晓得中国的好画家不画图画书,嫌弃是小儿科。”蔡皋说,几十年来,她一直坚持做好图画书编辑的工作,业余时间才来画画。
两人的合作始于1996年,松居直站在张家界武陵源沅水江渚,突然说:“其实,‘桃花源记’可以做成一本图画书。”
话音刚落,蔡皋马上回答“我想画”。
在九十年代,有不少国外出版社向国内的画家发起邀请,通过改编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来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图画书。一批著名画家就是在这一时期成长为中国图画书创作的中流砥柱。
如周翔创作的《荷花镇的早市》,被誉为“中国绘本的优美开端”。由蔡皋创作、获得国际儿童图书展(BIB)“金苹果”奖的《荒原狐精》也是其中之一。
《桃花源的故事》由蔡皋绘画、松居直配文,花了近5年时间创作。取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融入了许多传统文人画的审美理念,如大量留白、求神不求形等。
“画桃花我都不知道撕了多少纸。”蔡皋皱着眉头回忆,桃花源记作为民族经典,绘画者不得不尊重它的本意。还要把陶渊明的表达和她自己的表达妥帖的融合在一起。
“最后我桃花源里面出来的桃花,基本就是画它的精神。画它的气氛。”她总结。
这种根植于民族传统的绘本风格,贯穿了蔡皋的大多数作品,如《荒原狐精》《宝儿》、《百鸟羽衣》等,它们大都取材于传统民间故事,注重写意,用的是西洋油彩,但画面却洋溢着强烈的东方诗意。
“我本民间”对于作品里浓郁的民族氛围,蔡皋如此回应。她出生于40年代的长沙,被街头巷尾的童谣、诗歌和外婆的故事浸润成长。当她开始为孩子们描绘图画世界时,那些美好的“民间”便自然的从画笔流淌出来。
2001年,《桃花源的故事》在日本出版。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它既是蔡皋国际影响的证明,也为她带来了不少争议。
「“为什么是日本?”」
豆瓣上,关于《桃花源的故事》的评论分为了两拨。一波人惊喜于该书终于在中国大陆出版,而更多的人则质问:陶渊明的故事为什么是日本人配文?为什么经典的图画书在日本出版?
这些评论蔡皋都有看到,她理解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读者的心理。但是她更想让读者看到,日本民间对和平的呼吁。
1996年,松居直在湖南讲学,讲座上,有人问蔡皋“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抗日战争胜利51周年吔!”。蔡皋回答:“如果你读过这个人的书,知道一些这个人做的事,也许你就不会这么说了”。
讲台上,松居直也没有回避,他先进行了道歉,谴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认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他谈到,他作为日本出版人,对此亦应担负的责任。他还认为,每一个日本人都应当正确认识各种各样战争的责任问题。
2004至2006年间,由日本的4名绘本画家发起,中日韩画家联合启动了“和平绘本”项目,蔡皋也是参与者之一。她创作了以文夕大火为故事背景的《火城—一九三八》。
文夕大火曾使长沙3000多人丧生,全城房屋几乎全部被毁,数千人成为孤儿,也使长沙与斯大林格勒、广岛和长崎一起,并列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蔡皋和女儿萧翱子,通过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在绘本里生动的还原了当夜的历史现场:“大火中的长沙,灰尘像‘被盖’一样飘下来”。
而在同时期的日本,由103名绘本画家联合创作,表现对和平祈愿的绘本系列同样产生了剧烈反响。
“这就是民间对于和平的愿望和力量”蔡皋说。
「一蔸雨水一蔸禾」
图片来源于网络
“蔡皋,这个给你。”邻居敲开门,递来一个刚摘下来的南瓜,转身离去。
在湖南美术出版社公寓,绿色种植蔚然成风,蔡皋是其中的重要参者。退休后的她,在阳台、屋顶种满了各种各样的绿植,以至于那座家常楼顶,成了湖南文艺圈的有名的“屋顶花园”。汪涵说,那是蔡皋自己的“桃花源”,龚曙光、何立伟等作家、画家都曾在这留下足迹。
除了种,她还用画笔一点点记录着它们。家里的阳台上,蔡皋用一个立架上摆着笔记本,随时涂鸦、记录这些“花木本心”。
蔡皋文笔好,得到了不少湖湘作家的认同,但她的“好”和普适的“好”又不同。
“蔡皋从来不用大词,背影就是背影,不是转过‘历史的背影’”何立伟说。替代‘大词’的,是来自植物,来自生活柴米油盐的比喻。
“树木经历修理会产生伤痕,那人呢?”
“人心如谷种,满腔都是‘生意’。”
这些随手在笔记本上的“涂涂写写”,被朋友看见了,极力推荐出书,于是2018年底,《一蔸雨水一蔸禾》诞生。
“一蔸雨水一蔸禾”是我们一句长沙话,发布会上,汪涵用方言念道。这同样是一句来自农间,用植物来形容人的地方譬喻。一蔸“禾苗”需要雨水滋润,但有且只需要那一“蔸”。
第一次听到的这句话的时候,蔡皋还只有6、7岁,在外客坐了一桌的客厅,70岁的外婆脱口而出。蔡皋不懂,但记了一辈子,琢磨了一辈子。现在,她带着自己72年的经历又写在了书里。
[责任编辑:张秋盈]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