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湖南省政协委员周永亮:打造“校中厂”、“厂中校” 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来源:凤凰网湖南综合

“我的想法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找到合适的工作,让每一个企业都找到合适的员工。” 面对凤凰网湖南的提问,“85后”湖南省政协委员周永亮的回答直切主题,青年企业家的果断在他身上初显。

周永亮接受凤凰网湖南专访

凤凰网湖南讯(文/杨清 图/向云)“我的想法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找到合适的工作,让每一个企业都找到合适的员工。” 面对凤凰网湖南的提问,“85后”湖南省政协委员周永亮的回答直切主题,青年企业家的果断在他身上初显。

这是周永亮第二次参加省两会,他笑着说:“相比去年首次参加省两会时的新鲜、好奇和忐忑,今年更多了一份从容、淡定和思考。”在去年的省两会上,周永亮的三份提案都被立了案。1987年出生的周永亮,虽然年纪轻,但是想法却不“轻”,今年,他更是四份提案的牵头人,提案涉及到法律、教育、民营经济等方面。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周永亮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作为长沙经贸职业中专学校的董事长,在此次省两会上,职业教育仍是周永亮最关注的一个话题。面对企业用工需求急剧上升,很多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却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现状,周永亮提交了《关于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缓解用工紧缺的建议》,希望通过打造“校中厂”、“厂中校”的运行模式,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缓解用工紧缺,达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局面,真正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扶智必能扶贫”是周永亮对职业教育的美好期望。周永亮曾赴邵阳、永州等地考察,亲眼见过贫困山区的孩子不能上学的情景。“职业教育不仅仅是让每个孩子都能上的起学,也必须让每个学生毕业后都能找到好去处。”然而,与美好愿望相悖的现实问题是一道坎。“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企业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职业院校大多停留在理论和一般的练习模拟上,缺乏实际操作和锻炼,学生进入企业后很难适应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精密的生产设备操作需要,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投入,还会降低企业经济效益。”周永亮说。

如何打通学校学生与企业用工的精准对接这一关口?这是周永亮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说:“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是解决眼前用工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建议探索打造‘校中厂’、‘厂中校’的运行模式,在学校开设迎合企业需求的课程,设置小型工厂流水线,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掌握实操技能,成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二者实现精准施教、无缝对接。”

在周永亮的提案中,“校中厂”就是把企业招工的成本换成机器设备和专业教师,在学校设立真实的工厂车间,把人才培养推往前端,各专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适时安排学生进入“校中厂”进行实践操作,教师陪同学生在“校中厂”内进行实践,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厂中校”就是设立校企合作办,为企业寻找对口专业的学校和学生,利用“学徒制”,把学生带到工厂进行全真的实习和操作,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当学生的兼职教师,面对面、手把手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技术指导。

在学校设立工厂,在工厂开设课堂,在周永亮看来,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熟练的技能,企业也会随之受益,真正实现了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周永亮的“蓝图”不可否认地实现了企业与学校的精准对接。而如今,社会对员工学历的硬性要求也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周永亮认为,当今社会倡导“工匠精神”,对实用型人才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工作的同时,可以通过国家成人教育考试来提高学历,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责任编辑:杨清]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新闻图片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