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绿皮书(2017)》发布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总体得分不高,青少年网络素养平均得分为3.55分(满分5分),网络素养水平总体上处于及格线以上,有待进一步提升。

原标题:《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绿皮书(2017)》发布

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绿皮书(2017)》发布

“赋能·网生代”2018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绿皮书(2017)》同期发布,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此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培训与基础教育管理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青少年网络素养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承办。

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绿皮书(2017)》为了解青少年网络素养现状,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式,以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34个城市、57所中学的7044位青少年为样本,把青少年网络素养分为“上网注意力管理”“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自我信息控制”五个维度。调查发现:

我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总体得分不高,青少年网络素养平均得分为3.55分(满分5分),网络素养水平总体上处于及格线以上,有待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随着年级提升,青少年的网络信息分析和评价能力显著提高,且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网络素养也显著提高。从区域上看,东部地区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一线城市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水平最高。从性别上看,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方面,女性青少年优于男性;网上信息搜索与利用、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男性青少年优于女性。在家庭因素中,上网设备数量、与父母亲密程度、与父母讨论频率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学校因素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与青少年网络素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此外,绿皮书对于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也进行了调查,基于媒介接触日志和访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勾勒出了大学生典型化的媒介生活图谱。数据显示,大学生每天平均使用媒介的时间大约3.65小时,平均单次使用媒介的时间为30分钟。大学生在接触媒介的过程中,注意力评价为中等,在一天中使用媒介的注意力处在高值的时间段为上午8:00—10:00、下午2:00—3:00、晚上6:00-8:00。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不足,“无意识”的媒介接触行为会干扰正常的学习生活节奏和状态,对数字媒介依赖程度高,同时存在主动搜索和整合信息内容能力不足、自我网络印象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据此,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制定自我管理行动计划,明确接触媒介的目的,进行跨媒介、跨文化的信息接触,提高网络信息的搜索整合能力和网络印象管理水平。

“赋权”和“赋能”是青少年网络素养的核心理念

绿皮书认为,青少年作为网络原住民,提升其网络素养必须“赋权”与“赋能”相结合,一方面要赋予青少年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发展的权利,尊重青少年的自由精神和探究本能;另一方面,要注重能力构建教育,使青少年利用网络发展为“智慧网络人”。

绿皮书提出建议,要在全社会实施青少年网络素养个人能力提升计划,为青少年构建网络学习社区,让青少年学会安全、健康地使用互联网,提高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能力;要实施青少年家庭网络素养教育计划,鼓励家长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水平,注重沟通,善于发现青少年使用网络的问题,从而引导青少年安全上网,识别垃圾信息,正确参与网络互动,文明上网,提升青少年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能力;学校要改善课程设置、加强教师培训、发挥社会大课堂育人的作用,构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圣体系统。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提出“六个一”的青少年网络素养提升举措:(1)完善一个适用于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衡量的测评体系;(2)研发一本适合青少年网络素养培养的指导和干预手册;(3)研制一册关于青少年网络素养培养的家长行动指南;(4)开通一部青少年网络素养公益咨询热线(010-58805893);(5)设立一项青少年网络素养公益教育基金;(6)每年发布一次青少年网络素养报告。

会上,来自国内各高校与教育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针对青少年网络素养研究发表了最新成果。(光明融媒记者 靳晓燕)

[责任编辑:何婧]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新闻图片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