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关于杂交水稻和粮食安全 89岁的袁隆平这么说


来源:凤凰网湖南综合

讲台上,工作人员为袁隆平准备了把椅子。但这位89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选择全程站立、完成演讲。

导读:11月1日,中国乡村振兴战略高峰论坛的讲台上,89岁的袁隆平全程站立,完成演讲。

撰文|庄德通

正文共1445个字,预计阅读4分钟▼

讲台上,工作人员为袁隆平准备了把椅子。但这位89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选择全程站立、完成演讲。

这是11月1日,中国乡村振兴战略高峰论坛现场。袁隆平演讲的主题是,“乡村振兴要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这场论坛由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是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的主题活动之一。

演讲中,袁隆平介绍了其杂交水稻研究的四项新成果,这或许是其演讲题目中“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底气。

「“每三分田要养活一个人”」

“三一”粮食高产工程是袁隆平倡导实施的“三大粮食增长科技工程”之一。之所以叫“三一”工程,袁隆平解释为“每三分田养活一个人”。

它的实施方式是,在南方高产区,研究并推广应用以超级稻为主体的粮食周年高产模式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达到每年亩产1200公斤。

袁隆平算了这样一笔账:“亩产1200公斤,三分田就是360公斤。一年365天,每天一公斤的粮食是够吃的。

袁隆平介绍,目前,这项工程已经在湖南省十几个县市实施,并且初步取得了成效。

常德桃源县的双季稻,已经实现了早稻加上晚稻亩产超过1200公斤。而在其他的几个县,一季中稻加上马铃薯,一季早玉米加上一季晚稻,也实现了1200公斤的亩产量。

袁隆平形象地说,这相当于用湖南全省21%的耕地产全省一半的粮食。“再加上五六年的努力,全国都将实现这一愿望。”

「海水稻发展到1亿亩,可多养活8000万人」

袁隆平提到的第二个议题,是耐盐碱稻,也就是俗称的“海水稻。”

“海水稻在盐碱度为0.4%到0.6%的试验田里,产量都超过了600公斤。”在青岛和陕西的南泥湾,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取得了这样的成就。

对于海水稻,他有着这样一个长远计划:全国有十几亿亩盐碱地,如果海水稻能在全国发展到1亿亩,亩产按最少300公斤算的话,一年可以增产粮食300亿公斤,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的粮食总产量。湖南省是个粮食大省,全年粮食总产量就是300亿公斤,如果海水稻发展了一亿亩,就可以养活至少8000万人口。湖南省是7000多万,也就是说还能有剩余,进行出口。

「“抠掉”大米中的吸镉基因」

“在我们湖南湘江流域的稻田里面,镉的含量很高,对人体有害,我们通过分子技术使它的基因失效了。我们的几个品种就试种在重镉的土壤里面,不仅产量很高,含镉量每公斤也低于0.2毫克,低于国家安全标准。”

“我们利用子分子技术‘抠掉’了大米中吸镉的基因。”袁隆平这样解释这一技术。

水稻的镉含量超标问题一直是国人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一块心病,2013年,“湖南问题大米流向广东”事件就是因为一部分大米中的镉含量严重超标。

“抠掉”吸镉基因,可以视作袁隆平团队近年来对这一问题的一次重要探索。

「第3代杂交稻亩产超1000公斤」

袁隆平在演讲中还透露,正在研究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实验结果已经“初露锋芒”: 在湖南的双季晚稻,产量前景已经超过1000公斤。

据了解,早在2017年9月,袁隆平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已通过验收。第三代杂交水稻,兼容了第一代和第二代杂交水稻的优点、克服了它们的缺点,能够实现制种安全、配组自由,培养出更高产、更优质、抗性更好的超级杂交稻。

此次论坛上,袁隆平也回应了一些争议。

虽然对于利用分子技术培育出的降镉稻米和第三代杂交稻是否属于转基因技术、能否大面积推广等问题,学术界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但他对杂交水稻有着绝对的信心。

此前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现在全世界有稻田1亿6千万公顷,如果有一半即8千万公顷种上了杂交稻,每公顷增产两吨,每年增长的稻谷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

杂交水稻种子中国有绝对优势,要让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他说。

凤眼话题▼

对于杂交水稻研究新成果,你怎么看?

[责任编辑:石凌炜]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新闻图片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