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长沙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付宏渊:创新型人才培养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
2018年09月19日 19:22
来源:凤凰网湖南综合
近日,凤凰网湖南走进长沙理工大学专访付宏渊,这位“掌舵人”介绍了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长沙理工模式”,以及他对高等教育的理解与实践,并为学生带来开学寄语。
导读:近日,凤凰网湖南走进长沙理工大学专访付宏渊,这位“掌舵人”介绍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长沙理工模式”,以及他对高等教育的理解与实践,并为学生带来开学寄语。
撰文|赵伟 谭丽平 谢珂珂
摄影|张方石
编辑|沐新
正文共4324个字,预计阅读10分钟▼
面对采访,付宏渊直言“我就是一个教书匠”。
他已经从事教育事业有30个年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他精力充沛,不喜刻板,坦言和学生的第一堂课都是“聊”过来的;作为岩土工程和高等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付宏渊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科研成果颇丰;作为长沙理工大学的校党委书记,付宏渊致力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认为“创新引领是大学的使命”。
近年来,长沙理工大学坚持内涵发展,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践行教育要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的办学理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自建校以来,为交通、电力、水利、轻工等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40余万高级专门人才。
日前,万余名新生又为这所高校注入新鲜血液,他们又会如何传承创新的传统?近日,凤凰网湖南走进长沙理工大学专访付宏渊,这位“掌舵人”介绍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长沙理工模式”,以及他对高等教育的理解与实践,并为学生带来开学寄语。
凤凰网湖南专访长沙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付宏渊。
「人才不被社会接纳,一定是教育的问题」
凤凰网湖南:你怎样理解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付宏渊:创新型人才有很多优秀的品格,比如较高的科学素养,创新型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献身科学的精神等等,我觉得最大的特质是坚强的意志品质。
凤凰网湖南: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付宏渊: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从国家发展战略来看,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创新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反响热烈,对于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是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转型发展中,国家高质量的发展更需要创新人才在创新引领中来适应、推进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各领域的核心技术在哪里?钱买不来的,核心技术就需要创新人才来创造。
第三,这是高等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高等院校是贯彻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同时,高校现在也面临发展的问题,它自身的发展更需要通过培养创新人才来实现。必须进一步加强创新教育研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尽快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自建校以来,长沙理工为交通、电力、水利、轻工等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40余万高级专门人才。
凤凰网湖南:有科学家曾经质疑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你认为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不能培养出大量的创新人才?
付宏渊:你的问题已代表了你对教育的肯定,“大量的创新人才”这个很准,有人讲,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人才,这个说法我不赞同。事实上,我们取得如此之多的科技创新和重大突破,正是得益于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当然我们应该看到,我们对创新人才培养还远不够。首先是高等教育的导向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这事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高校要有这个定力。如何评价一所大学的价值,社会各种评价、排行榜等很多,都不能真实反映大学的价值。我觉得最重要的标准,是社会的认可。最近网上流传一个大数据统计情况,国有企业和500强企业最青睐的大学,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我们培养的人才如果都不被社会接纳,一定是教育的问题。长沙理工大学每年都会由校领导带队,到100家以上的企业走访,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特质。尽管许多高校对创新人才培养很重视,但做的仍然不够。
其次是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有缺失。创新的过程是遵循科学、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进行探索的过程,因此,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有以科学的精神进行创新实践的锻炼。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才能从中萌发。但现在许多高校由于经费等问题,实验室建设、走出去的投入压力很大,实训经费很少,基本忽视了这个问题。
再者,最大的不足,是大学缺乏不拘一格育人才的路径与方式。现在的招生很多学生因高考分数制约不能选择心仪的专业,其结果是部分学生入校后学习兴趣不浓、专业认同感不强。对此,这些年,长沙理工大学探索放开这个限制,直至实施“零门槛转专业”,最大限度给予学生专业选择权。可以说,这一举措搅动了原有的办学惯性,学院更加注重专业建设、专业认同感引导,教师更加投入,注重提高课堂质量,最终受益的是学生。如今年,除个别专业因办学条件承载等原因暂时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外,其他转专业申请成功率接近100%,受到学生的极大欢迎。教学制度的改革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有力保障。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结构模型设计
「真正的创新人才是通过实践去获得的」
凤凰网湖南:长沙理工坚持“高质量发展”,多次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金夺银,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上是如何走差异化道路的?有什么行之有效的经验?
付宏渊: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长沙理工主要做法有: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人才培养的创新引领;瞄准市场需求,坚持专业建设的需求导向;改革基础课程,坚持强化工程认知训练;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接“新工科”,积极开展课堂革命等。
比如,推行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分专业制定和实施差异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逐步扩大学生专业、课程的选择权等。
高等教育现在面临一个教学与社会实际脱轨的问题,因此长沙理工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建有实习基地315个,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推动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同时,进一步推动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化,自2016年起,每年派出30名左右教师到国有大型企业施工一线项目部进行6个月的工程实践。
凤凰网湖南:欧美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与国内有什么区别?
付宏渊:发达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各有特点,其中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就拿美国来说,他们的学校就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发展。而我们的教育还是应试教育,老师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规规矩矩听。在国外,学生随时可以和老师交流探讨,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长沙理工大学正在积极探索这种开放式教学方式。目前,我们在互联网技术的前沿学科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实施了翻转课堂,成效非常明显,但是全面铺开对教室硬件要求高,对老师的要求也更高,目前还在摸索阶段。
凤凰网湖南:近年来,长沙理工的这些创新人才培养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付宏渊:在校研究生设计的“电力互联网故障自愈控制系统”把互联网引进电网,快速解决故障,从停电到恢复供电时间只需78秒,斩获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学生自行设计、制造和调试的中国第一辆采用3D打印空气套件的方程式赛车,已多次跑在全国性赛道上;学生创立的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湖南第一个高校互联网创业团队与阿里巴巴合作的服务商……
通过几年实践,长沙理工国家、省、校创新项目累计立项1000余个,5000余人获得项目资助,资助经费800多万元。此外,学校还投入500余万元,建成了15个校内大学生创新平台、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划拨整栋大楼建立了8000多平米的湖南省内第一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目前,该校大学生创业园现有创业企业已达20余家。
2011年,学校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学校”,2015年获评“全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2016年入选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我校排名第52位。
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比赛
「基础教育要减负,高等教育要增负」
凤凰网湖南: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强调,“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中心工作”,对于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和践行的?
付宏渊: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内涵发展,深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我认为创新引领是大学的社会责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双一流”建设最为关注的是:你能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做什么?作为地方高校要想有地位必须要发挥学校工科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有所作为。
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规模上的跨越式发展,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但是,不管哪一类型的高校都应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实验实训、师资队伍等展开全方位地建设和优化,办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长沙理工大学坚持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自建校以来,为交通、电力、水利、轻工等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40余万高级专门人才,为新时代高等教育体系各个层次的高质量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凤凰网湖南:有的省市为了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基础教育的时候就和一些科研机构合作,试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苗子,你觉得这是否有用呢?家长给孩子报创新班等课外班,是否有需要?
付宏渊:我对基础教育研究不够,不敢妄言,但教育有其规律,不能拔苗助长,应该要保护和引导学生们回归少年的好奇心,基础教育要减负减负再减负,让孩子们更多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激发青少年探究的天性和求知欲。现在的培训机构对中小学做的都是超前学习,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往往适得其反。我对女儿的教育,除了书法、钢琴对她个人气质、自身修养有帮助的学习以外,其余的奥数班、补习班基本都没参加。
相反,大学生应该增负,要从以前的“严进宽出”转变为“严管严出”。大学不是保险柜,更不是避风港,而是接力奋斗的加油站。大学生要练就过硬的知识本领,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回归读书的本位。
凤凰网湖南主持人谢珂珂对话长沙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付宏渊。
「开学寄语」
凤凰网湖南:正值开学季,你给新生的寄语是什么?
付宏渊:首先,读书是最好的修行。我建议大学生要学哲学,学习辩证的思维,也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二,下真功夫,学真知识,求真本领。
第三,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或人文社会科学,让学生更有情怀。大学生的交往往往始于颜值,但真正能够走得远的是情商。
最后,不要让岁月静好牵绊我们前进的脚步。当代青年有朝气、有梦想,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但往往因为缺乏在艰苦环境中的锻炼,容易沉湎于“小我”感受、满足于当下快乐,甚至向往“佛系”生活,容易导致缺乏奋斗、创新的精神。
凤眼话题▼
关于长沙理工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你有什么想法?
[责任编辑:谭丽平]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