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眼观湖湘|西洞庭湖:“环保风暴”过后的生态修复更重要


来源:凤凰网湖南综合

西洞庭湖保护区核心区“清杨”胜利的号角背后,湿地所遭破坏仍积重难返,改善湿地生态需要更长久的摸索。

导读:西洞庭湖保护区核心区“清杨”胜利的号角背后,湿地所遭破坏仍积重难返,改善湿地生态需要更长久的摸索。

撰文|谭丽平

摄影|向云庄德通

编辑|沐新暮云

正文共2224个字,预计阅读6分钟▼

6月26日,西洞庭湖保护区执法专用码头。

巡逻快艇马达声轰鸣,经过十几分钟的水路,彭平波踏上了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半边湖监测站,他是常德市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源保卫科科长。

初夏,莺飞草长。在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区内岩汪湖一带,碧水清澜倒映着矮浅绿植,一望无际。

“现在环境好了,去年来过冬的天鹅有2000多只”,在湖区工作了18年,彭平波见证了湖区的重要转折。

去年11月,那场浩浩汤汤的“清理黑杨”攻坚战,短短月余清除了区内杨树8.3万亩,其中核心区5.1万亩,西洞庭湖保护区核心区杨树在2017年“环保风暴”中已全部砍伐。

而喧嚣过后,剩下了大量的断枝残丫、黑杨树墩,砍伐地生态也亟待修复,成为保护区的棘手问题。

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热保护区半边湖监测站,作为生态修复的示范区,自2015年清除黑杨至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封沟育洲3万只候鸟“回家”」

6月26日,船入湖洲,水清植绿,远方鸟鸣、近处蝶飞,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展开。

半边湖作为生态修复的示范区,自2015年清除黑杨至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的湖区是密密麻麻的欧美黑杨,黑杨生长快、利润可观,受到湖区人民的追捧。”彭平波说。

随着欧美黑杨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西洞庭湿地区域的植被结构发生改变。有种植户在湖泊湿地内挖沟抬垄,在垄上栽植杨树,原有野生植被被抑制生长,候鸟、鱼类的产卵和觅食的场地被占夺。伴随着人为活动的不断增加,候鸟迟迟不愿落脚。

“掘金”路上牺牲了环境,这明显与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目标背道而驰。随后,欧美黑杨被正式列入保护区的“黑名单”。

恢复本土岸线植被、对小微地形进行整改,封沟育洲行动开始了,曾经挖开的沟壑如今被重新填上。

6月26日,彭平波在半边湖湖区考察。

彭平波手指脚边的一片植物,芦苇、枸杞、益母草、橘藤、野蕾蒿……野生植物回归到湿地,盘根错节的植物根系起了固土的作用,大片的低洼地为鸟类提供了游乐天堂,鸟类返家了。

去年冬天,候鸟群提前20多天回归西洞庭,单是天鹅就有近2000只,来此停歇、栖息、觅食、越冬的候鸟种群数量稳定并超过3万只。

越冬水鸟的集聚与否,是环境好坏的重要指标,“鸟中大熊猫”黑鹳,全球仅存3000只左右,西洞庭湖就生活着78只。

伴随鸟类的增长,其自然选择携带的苗木种子也被安放在西洞庭湖。站在船上,遥看如今的半边湖区,黑杨已不见踪影,一些无名小树蓬勃生长,西洞庭又恢复了具有多样性生物湿地的面貌。

半边湖区域经过三年的调整,湿地生态已得到初步修复,而今,成功的经验被引用到核心区的湿地的修复管理中。

目前,西洞庭湖已恢复退化湿地面积8万亩,70%以上的退化湿地得到了有效修复。

按照湖南省的计划,2020年年底前,保护区全部杨树将予以清理,西洞庭采用逐年退出的方式,制定了缓冲区、实验区7.1万亩杨树退出方案。

“欧美黑杨清理后,地势稍低的地方,树桩容易腐烂,最快也需1至2年才可初步恢复到之前的湿地状态。”彭平波说,届时,湖区生态修复的包袱又会加重。

在“环保风暴”中,核心区的5万亩杨树倒下了,但125万多株砍伐杨树根部没有清理,返生现象将非常普遍;现已砍伐杨树的洲滩,修复难度大;长期种植杨树导致土壤水分流失,土壤结板严重,植被恢复难......

西洞庭湖保护区核心区“清杨”胜利的号角背后,湿地所遭破坏仍积重难返,改善湿地生态需要更长久的摸索。

如今的西洞庭湖,几只被遗弃的采砂船静立湖面。

「创新执法发展“西洞庭湖管理模式”」

半边湖区域是重要的候鸟栖息地,受到重点管控,禁止一切影响候鸟栖息环境的人为活动。

如今船只行驶在湖面上,入眼的除去碧波荡漾,就剩下绿植与飞鸟,以及远处几只大型采砂船静立湖面。

“以前的半边湖,彻夜灯火通明,最多时有7、8条采砂船同时工作。”彭平波说,采砂“盛况”还历历在目。

在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梅碧球看来,“采砂堪比采黄金”。

采砂利益空间巨大,2013年湖区采砂船只达67条。加之当时保护区管理乏力,湖区的采砂、大规模养殖大闸蟹、电捕鱼、毒鱼、炸鱼等谋利行为屡禁不止。

刘克欢家住岩汪湖社区,出门就是西洞庭湖,家里父亲哥哥姐姐都是渔民。上世纪90年代,一家人的生活就靠这一面湖。

从2011年起,保护区管理局逐步建立健全了政府统管、部门配合、乡镇协助、社区共建、协会引导、社会参与的“六位一体”管理模式。重拳出击,向电鱼抓鸟开战。

在严抓严打下,刘克欢被环境保护的正义事业“招安”了,加入保护区环境保护协会。如今,刘克欢日常工作是护林护湖,随时举报违法捕捞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举报后我们就会去劝阻,改变渔民的观念。政府还成立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集中开展行政处罚工作,你不转变,你就是违法。”刘克欢说。

之前,由于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局只有部分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面对这些乱象,管理人员很被动。工作人员发现违法情况后,只能带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去处理,或者向分管领导进行报告,展开联合执法。

走过5个阶段,保护区成就了“西洞庭湖管理模式”。集合了保护区、旅游、林业、农业、环保等八个部门的行政处罚权。

6月26日,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梅碧球接受采访,回想往昔十分激动。

“我做了一件不应该由我做的事”,梅碧球回想起当时激动的说。

执法过程中,梅碧球表示,需要尽量权衡生态修复与群众之间的利益冲突,压力重重。

“如果不这么做,电打鱼、挖沙等问题都不能有效解决”,梅碧球说,“但西洞庭湖司法执法方面都没有阻力,执法人员提前介入,重点关注渔民争夺的区域,协调解决矛盾纠纷,有效杜绝了冲突事件发生。”

保护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为全国创造了经验,新疆、江苏等地先后到保护区学习交流。

凤眼话题▼

对于西洞庭湖的生态修复,你怎么看吗?

[责任编辑:张桂琪]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新闻图片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