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李兵专栏|唐伯虎因舞弊没考上进士 清代考生入场真要搜检内衣裤?


来源:凤凰网湖南综合

一起科场案,让唐伯虎的读书应试,博取科举功名的梦想彻底破灭。这起科场案成为他人生的噩梦,直到临死前,他还说:“二十年余别帝乡,夜来忽梦下科场。”

编者按:

又到一年高考时。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李兵教授,致力于研究“历史上的高考”——科举。

他从浩如烟海的档案中挖掘出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唐伯虎涉嫌“买考题”,白居易考前遇“伯乐”,杜甫考不上进士的原因……严谨的考证,有趣的细节,勾勒出千年科举的历史长卷。

凤凰网湖南定期推出《李兵说·历史上的“高考”》系列,本文为第六期,讲述古代舞弊代考的轶事。 

编辑|甘雅婷

导语:一起科场案,让唐伯虎的读书应试,博取科举功名的梦想彻底破灭。这起科场案成为他人生的噩梦,直到临死前,他还说:“二十年余别帝乡,夜来忽梦下科场。”

“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是因为舞弊没有考上进士吗?

唐伯虎才华横溢,有“江南第一才子”的美誉。16岁,唐伯虎以苏州府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秀才。十三年之后,他参加江南乡试,被取为第一名解元。弘治十二年(1499),唐伯虎到北京参加会试,准备博取进士。

到达京城以后,唐伯虎和江阴富豪徐经共同去拜见了在北京做官的程敏政,并且送给程敏政一块金子作为见面礼。

在谈话的时候,作为前辈的程敏政毫无保留地谈了自己对这次会试的看法,重点讲这次会试可能命题的知识点,或者说预测了这次会试的考题。唐伯虎、徐经如获至宝,把这些考题一字不漏地记下来。

回到住所以后,他们围绕程敏政预测的题目,通过精心构思,反复修改,终于写出他们自己很满意的文章。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希望程敏政的预测是准确的,那么他们写好的这些文章可以直接在考试的时候派上用场,也就是到考试只要把这些文章默写到答卷上就可以了,考上的希望就大大增加了。

由于此时程敏政还没有被任命为主考官,他帮唐伯虎他们猜题,这既合情又合法,再正常不过了。

后来,程敏政被任命为副主考官,他在会试命题的时候,还真就按之前跟唐伯虎他们谈话的思路来命题,其中就有他给唐伯虎、徐经他们猜的题目。

这也就是说,他把跟唐伯虎他们猜的考题变成了真正的会试考题。看到这些熟悉的考题,唐伯虎、徐经是高兴万分,把以前写好的文章全部写到答卷上,然后就高高兴兴地交卷出场了。

这也就是说,程敏政确实泄题了。事发之后,朝廷给程敏政和唐伯虎、徐经的处分是:“命敏政致仕,昶调南京太仆寺主簿;经、寅赎罪毕,送礼部奏处,皆黜充吏役。

这也就是说,下令程敏政提前退休,举报唐伯虎买考题的华昶调往南京任官,徐经和唐伯虎革掉举人,被罚去充当被视为贱人的衙役,永远再无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一起科场案,让唐伯虎的读书应试,博取科举功名的梦想彻底破灭。这起科场案成为他人生的噩梦,直到临死前,他还说:“二十年余别帝乡,夜来忽梦下科场。”

麻布夹带坎肩

清朝代考有什么新花样吗?

清代代考现象比较严重是不争的事实,甚至出现了以帮人考试为职业的枪手,他们代替不法考生参加县试、府试、院试,一般都能顺利通过,这种代考方式当时人称为“一条葱”,也称为“一条鞭”。

随着点名识认、搜检越来越严格,枪手混进考场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就出现了代考的另一种方式,就是考生和代考者都以合法的手续进入贡院。

进入贡院之后,交换印有座位号的答题纸,然后串通考场工作人员,各自根据答题纸上的座位号进入号舍。答题时,代考者写考生的姓名,考生写代考者的姓名。

这种代考方式有个专有名词,叫“龙门掉卷”。当然,这种代考的形式必须有贡院工作人员的配合,否则考生很难进入号舍,即使进入号舍也很难逃过查号这一关。

应试袖珍书

乾隆皇帝规定考生入场时真要搜检到他们的内衣内裤吗?

为使“真才”脱颖而出,乾隆皇帝认为只有“立法严查”才能根除夹带舞弊,于是在乾隆九年(1774)制定了史上最严厉的入场搜检制度,其严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对于考生穿着的衣物有严厉的规定:不论是帽子,还是衫、袍、褂,都必须是单层的,皮衣去面子,毡衣去掉里子,裤子不论绸、布、皮、毡都只许是单层,袜子用单层的,鞋用薄底。

其次,对于考试用品也有明确的规定:坐垫用单层毡片。考生用来装考试工具的袋子也不能有里子。砚台不能太厚。毛笔的笔管必须空心。

装水的容器用陶瓷。用于烤火的木炭只准两寸长。烛台要求是用锡做的,并且只能是单盘的,烛台的柱子必须空心通底。糕点等食物都要切开。

字圈、风炉、茶铫等考试必需的用品,也要经过严格检查,才准带入贡院。装这些用品的篮子,要编成玲珑格眼,底面如一,以便搜检;

再次,对搜检时的姿势也进行规定,即要求考生解开包括内衣内裤的所有衣服,脱下鞋袜。

科举时代真有人用鸽子充当传递舞弊的工具吗?

传递是科举考试中常见的舞弊手段。传递是在考场内外私下传递与考试有关的文字资料。有的不法考生为舞弊,甚至用鸽子充当传递工具,具体做法是:考试前,考生想办法把鸽子带进考场。

考题发下来之后,考生就把考题绑在鸽子的腿上,让它从考场中飞出去,飞到指定的地点,将题目传出去。不仅可以充当传递工具,鸽子还能作为传递的信号。

在考试之前的一段时间,有人专门训练鸽子在贡院上空飞,在它们腿上绑好铃铛,它们飞的时候就可以发出清脆的铃声。考试前,考场内外串通作弊的人,事先约定某种铃声作为暗号。

开考后,考场内的人员听到某种铃声,就可以到事先约定位置去等待,外面的枪手会把答案绑在石头上扔进来,实现场内外的传递。因此,用鸽子传递应该是当时最“先进”、最隐蔽的舞弊工具了,与现在的无线电传递非常类似。

夹带绢布

科举舞弊中的“通关节”是怎么操作呢?

古代科举用糊名誊录等措施来处理试卷,虽然能有效地防止舞弊,但它不可能杜绝通过给考生打人情分来舞弊,比如通关节舞弊就是糊名誊录制度难以防范的。

通关节又称关节,俗称买字眼、用襻。通关节的具体做法是,考生送钱给考官或者其他考务人员,由他们私下通知考生在试卷的某个地方使用几个特殊的字,以便他们在阅卷或试卷处理时能“破格”或者“特殊”关照。

然而,要完成通关节,涉及的人比较多,环节也比较多,必须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被防止舞弊措施所击破,考官与考生费尽心机的通关节就会以失败告终。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探花冯培元年幼家境贫寒,因得到一位富商而资助完成了学业,并高中探花。

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总是想着怎么去报答曾经资助过自己的富商。那个富商则希望冯培元能帮助自己的儿子考中举人。

过了几年,冯培元终于等到了自己一位好朋友被钦点浙江担任乡试主考官的机会,他急忙找到这位主考官,约定了通关节的字眼,然后立即告诉了那位富商。得到了这个信息之后,富商欣喜若狂,认为自己的那个宝贝儿子中举的机会终于来了。

他们立即高薪请了一个有交高水平的誊录书手,让他好好地为自己的儿子誊录试卷。考试结束后,这个誊录书手又来到富商家里,自然是为了邀功。

富商当然会热情款待他,酒过三巡之后,这位誊录书手开始得意洋洋地向在座的人说:“这次誊录令公子的考卷时,我们发现有两个字放在文章中,怎么读也不通,我就帮忙给改掉了,使文章通顺多了。”

听到这里,富商气得脸都涨红了脸,勃然大怒地说:“谁叫你改的,这两个字是通关节的字眼啊,改掉了这两个字,主考官怎么能找到我儿子的试卷呢?!”

真是弄巧成拙,原来富商事先没有向誊录书手说明自己与主考官通关节的事,而这位誊录书手又想帮忙,结果使得通关节没有成功,富商的如意算盘自然就落空了。

试想,如果这个誊录书手严格按照程序操作,富商的儿子就有可能被录取。

 

个人简介:

李兵,湖南浏阳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法律讲堂》主讲人,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堂”主讲人。湖南省国学践行公益基金会特聘教授。国家精品视频课程《科举与中国文化》主讲人。中国书院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主持人,“第十五届(2017年度)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之一的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首席专家。中国书院学会秘书长,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出版学术著作12部,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8项。

[责任编辑:向云]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新闻图片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