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刘志仁:打造“向南开放看郴州”品牌
2018年03月10日 15:55
来源:凤凰网湖南综合
新任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志仁带着四份议案走上2018年全国两会会场。2018年3月9日,刘志仁接受了凤凰网湖南专访。
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志仁接受凤凰网湖南专访。
凤凰网湖南讯(图/文曹晓波 姜潇 易彬)
郴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志仁是新任全国人大代表,带着精心准备的4份议案,走上了2018年全国两会会场。
2018年3月9日,在接受凤凰网湖南专访时,他表示,四份建议涉及区域经济、交通、生态补偿、扶贫领域,都是关系郴州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全郴州乃至湘粤赣老区人民期盼已久、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刘志仁多次调研,在国内首次提出红三角绿色经济圈概念;他更清楚,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郴州是湖南的“南大门”,郴州改革具有标本意义;转型也迫在眉睫,郴州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城市,也在转型为“郴州创造”的创新型城市。
谈及履职,刘志仁表示,作为新代表,要多加强调研,收集意见,为国家制定政策提出好建议,同时有压力和责任感,以为人民负责的态度参政议政,宣传、推介好湖南,特别是郴州的形象,交一份优秀的答卷。
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志仁
谈“红三角”绿色经济圈
期望上升到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
凤凰网湖南:对于总理工作报告,你印象最深的词语是什么?如何理解?
刘志仁: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字就是“干”,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如出一辙,体现了崇尚实干的精神。特别是,报告在部署2018年工作中“全面提高行政效能”的一段,总理强调,“中国改革发展的一切成就,都是干出来的。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来说,为人民干事是天职、不干是失职”,短短数行,连用了10个“干”字,振聋发聩、直抵人心。
我们地方党委政府,必须把抓执行、抓落实作为干事创业的首要责任。郴州市委、市政府已经着手部署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要让实干担当成为每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的习惯、责任和自觉。
凤凰网湖南:我们注意到,你这次两会准备了4份议案,关注的领域分别为经济、交通、扶贫、生态补偿四个方面,为什么侧重这几个?
刘志仁:四份议案没有轻重之分,却有缓急之忧。最迫切的一个是,郴州首倡提议的赣郴永兴铁路项目我们已经呼吁了很多年,也协调争取了很多轮,沿线“老少边穷”地区的群众企盼已久。我们计划是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开工,时间紧迫,希望能够得到国家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
凤凰网湖南:《关于设立郴韶赣红三角绿色经济圈的建议》中,你提到一个具有历史感却又新颖的概念“红三角绿色经济圈”,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刘志仁:这是我去年在韶关交流考察得出的一个体会,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出这个概念的。
“红三角”经济圈最早是由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爱国实业家霍英东先生于2002年提出,战略构想是建立以广东南沙为龙头,以湖南郴州、广东韶关、江西赣州这三个红色革命老区组成经济圈,利用南沙海滨新城的优越地理位置与现代物流业及高新技术方面优势,将周边湘、粤、赣三省农副产品、劳动力、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富足地区整合为珠三角的腹地;同时,也为“红三角”地区提供一个三市之间互通有无、交流协作、联动发展、互利共赢的平台,推动形成三省四地共同发展的大格局。
凤凰网湖南:“红三角绿色经济圈”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刘志仁:设立“红三角”绿色经济圈,对于贯彻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革命老区繁荣发展和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凤凰网湖南: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刘志仁:三市分属三个不同省份,限于各方面条件制约,在区域规划、政策引导、及企业主体作用等方面还没有得到强化,亟需上升到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予以推动。
为此,我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建议国家发改委将“红三角”绿色经济圈纳入国家区域合作战略给予重点扶持,上升到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二是建议成立“红三角”绿色经济圈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三是支持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赣郴永兴铁路项目;四是不断提升区域对外开放水平,重点是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
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志仁
谈改革
栽好“梧桐树”, 筑就“黄金台”, 引得“凤凰”来
凤凰网湖南:“向南开放看郴州”,郴州一直有向南看的传统,被誉为粤港澳的后花园,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现在的向南开放与过去比有何区别?郴州改革在湖南具有怎样的标本意义?
刘志仁:改革开放40年前后对比,我们体会最深的就是:过去的改革是渐进的、开放是梯次的,主要依赖于上级给的优惠政策吸引开放;现在则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全面开放,国家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差异逐步缩小,改革红利全面普惠,要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地方政府更多地是靠拼服务、拼环境,打造开放型经济。
郴州是湖南的“南大门”,始终肩负着为全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路、搭台、架桥”的光荣使命。郴州要发挥好中西部地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作用,就必须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以最优的生态环境拥抱粤港澳大湾区,以最优的营商环境拥抱海内外投资者,加快做大做强湖南的“南极”,打造“向南开放看郴州”品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客厅”。
凤凰网湖南:那么,郴州怎样起到桥头堡作用?
刘志仁:栽好“梧桐树”, 筑就“黄金台”, 引得“凤凰”来,有一句话叫筑巢引凤,巢是指环境,营造更优服务、更有实惠的营商环境。
凤凰网湖南:这三句话怎么理解?
刘志仁:栽好“梧桐树”是指,我们按照“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总目标,全面把握“忠诚法治办事高效廉洁”政府建设这一主线,在全省率先推行“一次办结”改革,要让投资者安心、放心、专心在郴州投资兴业。
筑就“黄金台”是指,用改革推动平台升级,目前正努力推进中国(湖南)自贸区郴州片区申报工作。举个例子,我们的“跨境一锁通”开通,原来从郴州运到香港去的货,在广东深圳要停靠货卸,再转出去,现在用电子锁,为企业节约了6到8个小时,一台车节约2000多元的物流成本,加强了郴州和香港的无缝对接。
引得“凤凰”来是指,实施更加精准、更有实效的招商行动。重点是发挥6个招商小分队“轻骑兵”作用和异地商会“连心桥”作用,以招商引资“四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扎实开展对接500强、对接新丝路、对接自贸区、对接大郴商、对接大湾区“五大对接行动”。
3月9日,刘志仁接受凤凰网湖南专访。
谈创新
最终能不能创新靠的是人才
凤凰网湖南:你说有一个深刻的感受,推动一个地方高质量发展,答好新时代的问卷,按部就班只能勉强及格,创新发展才能获得高分,怎么理解?
刘志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一点,我到郴州任职以来感受最为深刻。
郴州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城市,过去长期靠资源吃饭,发展方式粗放,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资源路径依赖,矿业经济一度占GDP和财政收入的七成以上,不仅经济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还带来了一些安全问题、环境问题、腐败问题,制约了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切实转变发展思路,立足全产业链创新,改卖矿石为经营资源,变卖锭块为精深加工,都需要创新,通过积极打造有色金属“五个一”战略体系,将有色金属产业成功打造为千亿产业集群,26家企业进入湖南省有色金属行业50强,这些成绩的取得,关键“法宝”还是靠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得到高分,才能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
3月9日,刘志仁正在接受凤凰网湖南专访。
凤凰网湖南:从市长的角度理解,郴州的创新发展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刘志仁:郴州的创新发展,标兵越来越强、追兵超来越近、强兵越逼越紧。这是一个需要政府、企业共同面对的竞争态势、发展短板,必须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为此,我们落实鼓励和推进科研成果转化“16条”政策。加快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积极开展创新型县(市、区)试点,争取郴州更多的创新项目、更多的重大产品创新纳入省级“笼子”获得支持。突出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内增长15%,科技进步贡献率2021年达到60%。
凤凰网湖南:“品质革命”、“融通创新”都是总理工作报告中的新词,你如何理解“郴州智造”?作为地级市,人才资金都不占优,郴州如何推进“郴州创造”?
刘志仁:我认为,落实“品质革命”“融通创新”,除了打造“郴州智造”,还要创响“郴州创造”。
一方面是加快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实现高效率,另一方面还要引领标准化建设实现高品质,只有两方面都做好了,才足以撑起“郴州创造”的招牌。郴州虽然人才和资本的优势不足,但我们有创新和开放的法宝。
凤凰网湖南:实现“郴州创造”的进程中,具体怎么做?
刘志仁:把“输血”与“造血”有效结合。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创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力争5年内培育30家科技创新示范企业、30家科技初创型企业、1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把“引智”与“引技”有效结合。最终能不能创新靠的是人才,为院士、学科带头人的就业、落户、就医等公共服务提供绿色通道,使他们在郴州得到尊重,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责任编辑:石凌炜]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