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政协委员印遇龙:种养结合 从源头杜绝问题猪肉


来源:凤凰网湖南综合

人物简介:一级研究员,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曾于1985-1987,1994-1999分别在德国国家农科院动物营养所,英国女皇大学,加拿大

 

湖南省政协委员印遇龙接受凤凰网湖南专访。

人物简介:

一级研究员,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曾于1985-1987,1994-1999分别在德国国家农科院动物营养所,英国女皇大学,加拿大Guelph大学学习和工作,获英国女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农业部动物营养实验室群名誉副理事长,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农学会微量元素与食物链分会理事长,国家新饲料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业战略联盟理事长,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九三学社全国优秀社员、中科院创新文化先进奖和优秀共产党员等殊荣。

履职感言

作为政协委员,印遇龙坚信,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后,才能更好地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履行好自己参政议政的职责。

凤凰网湖南讯(文/张桂琪 谢圆 图/向云)“养猪院士”印遇龙已年过花甲,头发灰白但精神矍铄,穿着一件夹克外套,一双运动鞋。

2018年湖南两会期间,印遇龙接受了凤凰网湖南采访。他已是第四次担任省政协委员,今年,他提出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建议。

40年来,印遇龙的理想很简单,就是“养好一头猪”,以及如何让国人吃上好吃、健康、放心的猪肉。

生态养殖破解环保难题

“当今社会,食品安全是老百姓很关心的问题,抗生素养猪、粪便污染等已成为显著的社会问题。而个别养殖场、企业不遵循法律法规,是造成粪便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印遇龙对凤凰网湖南说。

他解释,种养结合模式是养殖场(小区)采用干清粪或水泡粪等清粪方式,液体废弃物进行厌氧发酵或多级氧化塘处理后,就近应用于蔬菜、果园、茶园、林木、大田作物等生产。

“粪污处理是种养结合的关键!”印遇龙提出将养猪粪污收集起来,处理成有机肥灌溉农作物,“猪粪不是污染物,而是废弃物,我们可以变废为宝,反哺农业。”

印遇龙举例,利用猪粪制造的有机肥灌溉桑叶,又用种植出的桑叶来养猪,“这样喂出来的猪既不生病,味道也好。”他认为,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种养结合的模式,能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

近两年,湖南大力推进畜禽退养,拆除养殖场以还绿水青山。粗放的畜禽养殖,在给农民带来红利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负担,养殖场附近居民更是怨声载道。如洞庭湖水域污染问题,农业生活污水占比远远大于工业污水。

针对农村养殖和生活污水处理难,印遇龙及其团队建议建立生态养猪场,安装猪粪便处理设备,以实现零排放。即利用畜禽养殖污水生态湿地处理技术,对畜禽养殖液体废弃物经无害化处理、智能管控平台控制,让水肥一体化管道输运就地利用。

“我们需要提升老百姓的污水处理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禽蓄养殖的环境问题。”印遇龙说。

作为政协委员,印遇龙坚信,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才能更好地为老百姓解决问题。

做农业研究首先要能吃苦

1978年,印遇龙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在养殖行业扎根40年,曾先后在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学习和工作。

印遇龙带领团队共发表SCI收录论文318篇,被《自然》等国际著名杂志他引5748次,入选汤森路透2014年和2015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中国引文桂冠奖,是中国农业领域唯一获奖者。

1999年,中国科学院提出建设“知识创新工程”,当时已在加拿大博士后站顺利出站的印遇龙毅然回国,他坦言,受到国内学者的感染,希望为祖国的科学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养猪业对农业产值的贡献占到了11%,而水稻才5%,这意味着养猪业比水稻的产值高了一倍。” 印遇龙说。

然而,回国后等待印遇龙的“养猪”工作,仍然非常艰难。

曾经,为了弄干采集到的猪粪而又不干扰周边人的生活,他和他的团队便把猪粪放在办公室里,关着窗子烘干,一日三餐请人送进办公室,忍着恶臭咽下米饭。

据凤凰网湖南了解,曾经,印遇龙从养猪到打点猪饲料,全部亲自动手。没有猪笼自己做,没有猪崽自己抓,几万公斤的饲料、猪粪猪尿靠印遇龙与团队一起托运收集。

研究猪的营养物质代谢情况时,他们24小时守候取样。 

“做农业研究首先要能吃苦,一定要深入实际,走到基层去。”谈到做研究,印遇龙眼里满是坚定。

[责任编辑:张桂琪]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新闻图片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