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撤县改市”16年后重新开闸 湖南2县上报国务院

2013年12月02日 09:22
来源:红网 作者:丁婷婷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邵东的优势]

对于邵东的优势,县长沈志定分析称,该县是全省排名第五的人口大县,是全省GDP排名前十的经济大县,县城建成区面积也在全省屈指可数。更重要的是,邵东县目前的产业结构已足以成为一个“市”:农业只占全县三产比重的16%,工业的“五大支柱”中,一次性打火机已占国内70%市场份额,皮具箱包、小五金均占国内40%,中药材专业市场在国内同类市场中名列第二。

商业更是邵东县的根本。“邵东从前以商业起家,现在以商业立县,将来还要靠商业兴县,要建大商贸大物流大市场。”沈志定说。

省市两级城市布局规划,也更增添了邵东县“改市”的底气。

去年底,省内确定七个“双五十城市(2030年达到50万人口50平方公里)”,邵东县是其中之一。区位条件和辐射力则是该县“王牌”:“从邵阳市层面来说,武冈在西,东部城市群迫切需要邵东作为‘城市龙头’来拉动发展;从省级层面来说,邵东县处于连接衡阳市和娄底市、‘承中启西’的位置,改市后可辐射周边地区带动整个湘中地区发展。”

下一步,邵东打算也去寻找发动些“名人资源”,为改市呼吁。

[两次“夭折”]

“撤县设市”,邵东县历史上曾遭遇过两次申报“夭折”。

第一次“申报”是在1993年。

邵东县人大原主任左玉祥回忆,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邵东县的小商品市场就已在全国“很有名气”,活跃的民营经济被称作“邵东现象”,温州等地纷纷来此学习取经。按道理,若当时要申请“撤县建市”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当时没有引起重视,没人知道县改市有什么好处,只由民政部门写了个材料上去。”左玉祥有点惋惜。当年,同属邵阳市的武冈县也在申报改市,并且“明显比邵东积极很多”。而第一次申报未果,主要是因为按照市里的要求给武冈县申报让步。

邵东县第二次争取是在1997年。这一年,武冈市市委原书记调任邵阳市市委常委兼邵东县县委书记。

“他一来就说,邵东条件这么好怎么还没改市呢?”左玉祥讲述,“他提出个问题,说县和市有着质的不同,要扩大知名度发展经济就要改市。直到那时我们才意识到县改市的好处。”左玉祥当时负责“撤县设市”事宜,与第一次申报不同,此次邵东县筹备积极,踌躇满志。

不料,正是当年下半年,国家政策“闸门”骤然关闭,邵东县梦想再次破碎。

在国家“县改市”政策冻结16年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有序改市”,这是多年来中央对“解冻”该政策的首次明确表述。

在此之前,提前收到信号的县份跃跃欲试。今年10月30日,湖南省已在十多个提出“撤县设市”要求的省内县份中,选择两个县份正式上报国务院。

“市”的名分,犹如一个充满诱惑力的魔力光环,吸引着渴望发展的县份趋之若鹜。以邵东县为样本,可以清晰看到一个县二十年来对“市”的希冀与追逐。

2013年,对邵东县委县政府来说是“特殊”一年,一件“本县头等大事”需要他们完成:申报撤县设市。

10月30日下午,邵东县的申报获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随后上报至国务院。如果能成功,“邵东县”就要改叫“邵东市”,但最终能否获批,是个无法预测的未知数。

 
[责任编辑:童声杨] 标签:十八届三中全会 县改市 撤县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凤眼观榕

凤凰网湖南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