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撤县改市”16年后重新开闸 湖南2县上报国务院

2013年12月02日 09:22
来源:红网 作者:丁婷婷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在国家“县改市”政策冻结16年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有序改市”,这是多年来中央对“解冻”该政策的首次明确表述。

在此之前,提前收到信号的县份跃跃欲试。今年10月30日,湖南省已在十多个提出“撤县设市”要求的省内县份中,选择两个县份正式上报国务院。

“市”的名分,犹如一个充满诱惑力的魔力光环,吸引着渴望发展的县份趋之若鹜。以邵东县为样本,可以清晰看到一个县二十年来对“市”的希冀与追逐。

2013年,对邵东县委县政府来说是“特殊”一年,一件“本县头等大事”需要他们完成:申报撤县设市。

10月30日下午,邵东县的申报获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随后上报至国务院。如果能成功,“邵东县”就要改叫“邵东市”,但最终能否获批,是个无法预测的未知数。

16年前,邵东被关在门外

“改市”对邵东来说,是一个长久的梦想。

有据可查的邵东县第一份撤县设市申报材料,早在1993年便已写就。而正式获得省、市两级的申报批准,还是今年的事情——在此之前,国家“县改市”政策已经冻结16年之久。尽管全国有一百多个县摩拳擦掌,却和邵东一样苦于“无门可入”。

我国原本并没有所谓“地级市”、“县级市”说法,都属“省辖市”。直到1983年国家地级行政区划改革后,文件中才开始出现这两个称谓。

也正是从这时起,为“打破城乡分离,形成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局面”,“设市热潮”在全国席卷。

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撤县设市”一度声势浩大。全国绝大多数县级市,正是在这段时期设立。

以湖南为例,现今的16个县级市,除个别是“区改市”或“县市合并”而来外,其余“县改市”都是在1982年到1996年间设立;其中涟源、汨罗在1987年先后获批,相隔不到三个月。

这轮“县改市运动”没能持续太久。

民政部区划地名研究所原副所长浦善新回忆,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全国“县改市”热潮中已有不少地方出现“占用耕地”、“假性城市化(指标不达标)”等严峻问题,国家在1997年下半年决定“冻结”该政策。自此,“县改市”的闸门关闭,全国一大批积极筹备者被拒之门外,一等就是16年。

当年正在积极准备的邵东县,就是恰好被“关在门外”的县份之一,只能望“市”兴叹。

 
[责任编辑:童声杨] 标签:十八届三中全会 县改市 撤县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凤眼观榕

凤凰网湖南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