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邵阳县的双胞胎姐妹文萱、文馨(化名)今年5岁了,在她们出生后做听力筛查时,就查出双耳听力异常,对声音刺激无反应,诊断为先天性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据了解,孩子的妈妈、外婆均为聋哑人,医生建议孩子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但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家人一直未能给孩子进行手术,直到今年3月,孩子的爸爸给两姐妹申请了省残联提供的免费人工耳蜗,两姐妹于3月底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顺利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术,4月24日上午,人工耳蜗首次开机,姐妹俩首次听到世界上美妙的声音,从此走向有声世界。
医生介绍,姐妹俩属于先天性极重度感应神经性耳聋,只有耳蜗植入才能够改善听力。今年3月,姐妹俩在省残联申请到了免费的人工耳蜗,并完成植入手术,4月24日上午,人工耳蜗开机后,她们第一次对声音有了反应。
“我喊她们,她们这样回头看我,有反应,我真的很激动,期待她们什么时候能够开口喊我爸爸。”患儿家长蒋先生说。
医生表示,人工耳蜗植入的目的不仅仅是使患者重新听到声音,更重要的是使患者能听懂和理解声音,学会或恢复语言交流,因此,术后的听力语言康复也是一个艰难和长期的过程。“听到声音以后,开始慢慢学习开口说话,这样才能回归我们有声的主流社会。经过训练以后,有机会跟正常的孩子一样,上正常的学校。”
医生提醒,目前国家要求新生儿出生后的48小时以后必须进行听力筛查检查,如果第一次筛查未通过,需在出生后42天进行复筛。如果复查仍未通过,3个月内需要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行全面的听力学诊断和干预。即便是初筛通过了的宝宝,家长千万不能因为当时的检查结果而放松了警惕,在宝宝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关注他对声音的反应,定期检查听力情况。
什么是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是一种儿童和成人都可以使用的电子医疗设备, 与助听器将声音放大的作用不同,它是绕过发生病变的内耳毛细胞,直接用电刺激残存的听神经纤维让人产生听觉。它由两部分组成,我们所能见到的体外机包括言语处理器、外部麦克风和传输线圈。另外,植入在体内的部分包括一个植入体和一个电极序列(包括工作电极和参考电极)。植入体通过手术放置于耳后的颞骨表面,参考电极放在骨膜下,工作电极插入耳蜗内,电脉冲通过电极通道序列刺激神经,从而产生听觉。
哪些人适合植入人工耳蜗?
语前聋患者的选择标准
1. 植入年龄通常为12个月~6岁。
2. 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经综合听力学评估,重度聋患儿佩戴助听器3~6个月无效或者效果不理想, 应行人工耳蜗植入。
3. 极重度聋患儿可考虑直接行人工耳蜗植入。
4. 监护人和 / 或植入者本人对人工耳蜗植入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
5. 具备听觉言语康复教育的条件。
语后聋患者的选择标准
1.各年龄段的语后聋患者。
2.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依靠助听器不能进行正常听觉言语交流。
3.无手术禁忌证。
4. 植入者本人和/或监护人对人工耳蜗植入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