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移动:诈骗花样层出不穷 公众电话勿轻信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站内

常德移动:诈骗花样层出不穷 公众电话勿轻信

近日,常德移动通过大数据反诈监测平台发现某医院固话线路遭不法分子盗用拨打诈骗电话,立即联合公安部门关停异常号码、清查设备隐患,缴获设备2套及多张号卡,成功阻断诈骗链条。这一案例再次警示我们:诈骗手段正借助新技术不断升级,公众需提高警惕,切勿轻信陌生电话!

技术“双刃剑”:AI变脸、语音克隆成诈骗新工具

当前,诈骗分子已从传统“冒充公检法”“虚假中奖”等话术转向高科技手段。例如,AI变脸技术可通过截取社交平台视频伪造真人面容,模仿亲友或企业领导形象;AI语音克隆则能通过几秒录音合成逼真声线,以“紧急求助”“转账指令”等话术实施诈骗。这类技术混淆性极强,甚至能伪造实时视频通话,令人防不胜防。

防范有方:筑牢“人防+技防”双重防线

面对技术型诈骗,公众需做到“三警惕、三主动”:

1. 警惕“情感绑架”:若接到“亲友借钱”“领导转账”等异常电话,务必通过视频通话、线下见面等渠道二次核验身份,避免被AI伪造的声画误导。

2. 警惕“信息泄露”: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填写个人信息,防止诈骗分子获取人脸、声纹等生物数据用于技术伪造。

3. 警惕“非官方渠道”: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要求转账,企业应定期检查固话、网络设备安全,防止线路遭技术劫持。

同时,常德移动等通信企业正通过智能风控系统实时监测异常通话行为,利用大数据识别AI诈骗特征(如高频次呼叫、音画不同步等),并与公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及时拦截风险。

多方协同:让技术向善而行

反诈不仅是技术攻防战,更是全民行动。企业需持续升级监测算法、强化设备安全防护;群众应主动学习反诈知识,对陌生来电保持“零信任”态度;相关部门可通过案例宣传、模拟演练等方式普及AI诈骗特征。唯有社会多方合力,才能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民,而非沦为犯罪工具。

常德移动提醒您:未知电话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指令必核实!让我们共同织密反诈防护网,守护财产安全与社会信任。

来源:常德移动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