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建造家门口的“政法超市”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站内

长沙:建造家门口的“政法超市”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小华 通讯员 邓斌 汪果

长沙县某夫妇经常因家庭琐事发生争吵,近年来两人报警和投诉记录达73条,相关职能部门和属地多次走访调解未果。去年底,长沙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牵头组织调解员、律师、心理咨询师,在双方居住地属地政府、派出所等工作人员的配合下,上门进行调解。通过专业人员的沟通劝导,双方感情问题得到缓和,目前两人再也没有拨打过报警、投诉电话。

这是长沙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长沙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将综治中心打造成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建设的重要平台,为长沙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建早建好:当好社会治理的“中枢大脑”

来到位于星沙街道板仓路、办公面积2600余平方米的长沙县综治中心,多个服务窗口一字排开。

“群众有纠纷,只要跑一地,就能解决问题。”长沙县综治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早在2023年,长沙县就出台了《长沙县综治中心建设运行方案》,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绘制了路线图、列出了时间表、下达了任务书。长沙县委主要领导先后数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综治中心建设工作,投入财政资金20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三级综治中心。长沙县综治中心按照“1+4+N”(1个接待大厅、4个功能区、N个工作室)模式规范化建设,统筹了信访接待中心、一站式矛调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等功能,同时整合了相关职能部门。去年5月31日,高标准、规范化的长沙县综治中心正式挂牌运行。截至目前,长沙县1个县级、18个镇级、225个村级综治中心全部投入实体运行。

与此同时,长沙县横向健全各类工作站点,优化劳资、物业、商事、交通事故等九大重点领域矛调中心实体化运行,健全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重点企业“法治护企工作站”建设,打造企业家门口的“政法超市”。

从单兵作战到多方协同、从传统治理到数字治理的跨越式进化,长沙县综治中心建设案例入选“2024年全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

雨花区将综治中心建设摆在重要位置,2023年成立专班,将区治三办2000平方米办公用房作为区综治中心新址。2024年8月,雨花区在长沙较早建成了规范化的区级综治中心。

雨花区委政法委积极撬动各方优势资源参与区综治中心运行,建立“常驻+轮驻+约驻”的人员进驻模式,统筹组织政法、法院、司法、人社、妇联等部门常驻办公,适时调度教育、住建、市监、城管等部门轮驻或约驻。同时,组建调解专家库,设立“金牌调解室”,实现“专职+兼职+专家+金牌”调解力量的聚合。

“我们采取‘坐堂问诊’‘联合会诊’‘远程接诊’的工作模式,为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提供精准调处方案。”雨花区综治中心负责人表示,对一般性矛盾纠纷,由综合矛盾调解窗口接访员直接收案“诊断”,进行现场调处;对复杂的矛盾纠纷,启动“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部门接单”及“专家联合会诊”工作机制,邀请相关进驻部门及调解专家进行联合调解。运行以来,区综治中心接待群众12000余人次,受理矛盾纠纷1590件,调解成功1487件,办结率93.52%。

  标准规范:一窗受理、一站通调

“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长沙的综治中心建设正按照推进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等五个方面的“规范化”要求阔步前行,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将在今年全部实现实体化运行。

走进宁乡市综治中心,800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区域内,群众接待大厅、综合协调室、指挥调度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进驻部门服务窗口井然有序。

“我们高标准建设综治中心,就是要让群众有了矛盾纠纷找得到人、办得成事。”宁乡市综治中心负责人表示。该综治中心于去年12月启动建设,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从规划到运行的跨越。

“我们采用‘6+12’部门联动模式,6家常驻部门与12家轮驻部门协同办公,实现‘进一扇门、解所有事’。”宁乡市综治中心负责人说。

望城区全面升级改造区级综治中心阵地,将占地1700平方米、共4层的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改造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综治中心,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归集与化解平台。信访问题、“12345”市民热线反馈等各类问题,都在此汇聚。

望城区还大力推进街镇综治中心建设,打造集矛盾化解、治安防控、应急指挥、网格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力求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300平方米的大泽湖街道综治中心配备先进信息化设备,接入辖区监控提供技防支持。同时,依托管理平台划分网格,网格员积极作为,接诉工单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超96%,凸显基层治理成效。

在天心区新开铺街道,群众诉求一进门,综治中心即刻吹响“解忧哨”,分管领导牵头“把脉问诊”,前端登记“挂号”、中端精准“分诊”、末端跟踪“复诊”,对矛盾纠纷按类别、轻重缓急程度派发处置清单,直达矛盾调处中心、网格化服务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从派单到办结全程跟进,确保件件有回音、桩桩限时清零。如今在新开铺街道,辖区居民常说,“只进一扇门,烦心变顺心”。

浏阳市对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导中心、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进行阵地整合,设置“一厅三室”(群众接待厅、分析研判室、矛盾调处室、心理咨询室)及人民调解、司法公证、法律援助、信访接待等窗口,将法院、检察、公安、司法、应急、城管、信访等17个部门的相关职能进驻,全领域受理群众合理诉求,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浏阳市32个乡镇(街道)结合辖区经济体量、治安形势、人口数量等,紧盯功能设置、力量配备、制度完善、作用发挥,因地制宜全域推进乡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部挂牌运行到位,打造了集里街道、荷花街道、永安镇等一大批规范化、实体化综治中心,实现矛盾纠纷就近化解,真正让群众“最多跑一地”。

优质高效:联建联动,夯实基层共治基础

今年以来,全市共摸排矛盾纠纷100733件,化解95580件,化解率达94.9%。

数字的背后,是综治中心在社会治理上的优质高效。

“没想到困扰我们快两个月的事,在这里不到一小时就解决了!”近日,罗先生与陈先生一同走进雨花区综治中心。两人因4000元劳务费结算分歧僵持不下,最终在金牌调解员汤敏芝的主持下达成和解。一个小时化解了两个月的僵持,雨花区综治中心的高效解纷一时被传为佳话。

如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在长沙,乡镇(街道)深化派出所与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和人民法庭的协作融合,构建矛盾纠纷化解“三所一庭”机制,形成多部门协同、法理情结合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实现“1+1+1+1>4”的矛盾纠纷化解效果。社区(村)把社区警务室、人民调解室、法律咨询室集于一体,打造矛盾纠纷化解“三室联建”机制,构建覆盖全域的矛盾调解组织网络。强化“三会联动”,坚持以宣讲会、问答会、屋场会为载体,在家门口宣讲政策、听取民意、解决难题,夯实基层共治基础。

芙蓉区朝阳街道2017年率先全省挂牌运行“三所一庭”。2024年,街道立足“实用、实际、实体、实效”要求,在原有“三所一庭”基础上进行提质改造,升级打造全区首个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并在社区一级完成“三室联建”,打造了“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自中心运行以来,累计调处纠纷近1580起(非警务类),调处成功率98%以上。

开福区芙蓉北路街道以“网格+警格”双格融合为抓手,依托43个社区综治网格阵地,科学配置警力资源,将辖区划分为7个警格,由街道牵头,派出所民警担任警格长,明确网格员与民辅警职责分工,推动“网格”与“警格”在组织架构、人员力量、工作机制、数据平台、资源共享等方面深度融合。通过“定格、定人、定责”,构建起“街道统筹、警网联动、群众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实现“问题在网格发现、矛盾在基层化解、服务在社区落实”,全面提升辖区平安幸福指数。今年一季度,辖区110接警数同比下降14.72%,刑事警情较去年同期下降12%,治安环境显著改善。

宁乡市某重点项目建设前期,夏铎铺综治中心组织村民到外地专门考察同类项目,组织召开屋场会、党员会、组长会,耐心说服村民群众,最终周边群众全部顺利签署搬迁协议。项目工程原规划设计20个月完成,按实际进度提前11个月运营。

湖南湘江新区地处省会长沙的核心区,快速发展带来各类利益关系调整和思想冲击,矛盾纠纷呈逐年增多态势。湘江新区创造性地在每个街道建立“共享法庭”。“共享法庭”贴近基层群众,延伸到社区、村镇以及行业等层面、层级。岳麓区人民法院“共享法庭”自2023年8月28日成立以来,线上线下提供法律咨询500余次,受理纠纷案件2806件,化解纠纷案件890余件,案件标的过亿元,开展法治培训12场,累计惠及群众800余人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委政法委的工作要求,持续抓好市、县、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奋力打造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长沙样板’。”长沙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