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十高铁:奏响秦楚协同发展新乐章
湖南
湖南 > 湖南商讯 > 正文
站内

西十高铁:奏响秦楚协同发展新乐章

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新建陕西西安至湖北十堰高速铁路(简称“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14日正式合龙,也标志着这座国内最大跨度梁桁组合结构斜拉桥混凝土梁顺利合龙,为西十高铁全线贯通奠定基础。(中国新闻网 4月14日)

西十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宛如钢铁巨龙,即将穿梭于秦巴山脉间。建成通车后,西安至武汉的时空距离将缩至2.5小时,在长江经济带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交汇处,搭建起要素流通的“高速路”,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技术创新破壁垒,基建实力树标杆。以汉江特大桥为例,建设者勇克喀斯特地貌桩基施工、大跨径梁桁结构体系创新、生态敏感区绿色建造三大难关。运用北斗定位达成毫米级线形控制,靠智能温控系统保障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借BIM技术打造数字孪生桥梁,实现传统基建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在生态保护上,施工团队创新“移动式泥浆循环系统”,防止汉江污染;设声屏障与生态修复区,让沿线珍稀物种与高铁建设和谐共处。这些突破,展现我国基建硬实力,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高铁建设贡献“中国方案”。

黄金廊道促融通,区域协同开新局。全长255.76公里的线路,串联起西安、商洛、十堰三大经济板块。西安借高铁补齐“米”字形高铁网,关中平原城市群得以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产业链;十堰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将实现“武当山—神农架—西安”黄金旅游线闭环;商洛依托“1小时西安都市圈”优势,打造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承接地与秦岭康养旅游目的地。高铁沿线规划的多个特色产业园区,有望带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实现“一线穿珠,多城共赢”新局面。

山水赋能兴文旅,乡村振兴谱新曲。西十高铁穿越秦岭、汉江两大生态屏障,盘活“藏在深闺”的生态资源。商洛柞水县朱家湾村借高铁东风,把闲置农房改造成精品民宿,打造“高铁+森林康养”品牌;十堰郧西县依托七夕文化,开发“高铁婚旅专线”;蓝田玉山镇葡萄酒庄推出“高铁速递”,实现“朝采葡萄夕达沪”。西十高铁宛如一条闪耀的金丝线,将沿线的文旅资源紧密串联起来,带动乡村产业的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了强大活力。

西十高铁承载着技术创新,串联起城乡发展,寄托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轨道上的城市群”逐步成型,这条钢铁动脉必将激发秦巴山脉的发展潜能,在西部崛起与中部振兴的同频共振中,奏响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激昂旋律。(黄祖儒)

免责声明:本站刊登/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等于赞同其观点或论证其描述,不负责其真实性或有效性,相关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