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博士生、长沙伢子苏行,在校期间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体育行业,开发的“球秀”小程序被数百万人使用,做到了同类赛道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顾善植,创办湖南汇视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3年间聚集起30多人的团队,成长为湖南省内智算产业最具潜力与实力的企业之一;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胡含兵,从桃子湖畔的几个工位一路发展壮大,其成立的黑马科教控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已实现年营收超1.2亿元,成为小语种教育赛道的一匹黑马;
中南大学学生计昊天,于大三就创办湖南省潇湘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奔走在“学业、创业两不误”的路上。目前,公司已与山东、云南、新疆、宁夏等地的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发展前景良好;
……
顾善植(中)与团队成员在《夺金2025》节目上,表现亮眼。
苏行(左一)与团队成员在“球秀”对外活动展示中的合影。
在杭州“创业六小龙”引发全国关注时,湘江之畔一群年轻的创业者也正掀起一场场创业传奇。从大学生创客到估值过亿的科技企业,这些“湘江新生代”如何完成从校园实验室到产业化竞技场的转变?让我们走进湘江新区这篇创新创业热土,探寻青年创客的生长逻辑。
从学生到创业者
细数一下,顾善植团队是“95”后,胡含兵创办黑马科教控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时还是在校研究生,计昊天团队都是中南大学的本科生,苏行在读博期间启动的创业项目,他们是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和未毕业的本科生、硕士、博士,平均年龄不到28岁。
年轻人有朝气、有活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但面临着缺乏创业经验、创业准备不足等挑战。“三年零租金、水电全免。”顾善植介绍,在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其团队仅需支付每月40元/平方米的工位费,即可享受独立办公空间及公共会议设施,三年累计节省成本超50万元。“正是因为他们提供政策扶持、创业帮助以及路演和培训的机会,团队才有更多底气奋力去闯去拼。”顾善植介绍,2022年,公司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在2024年8月成为长沙市新一代智算联合体成员。三年间,公司估值突破亿元,如今正研发国产化视觉大模型,目标直指湖南版“DeepSeek”。
顾善植。
“没有租金压力、琐碎事情,我们能更从容迈出创业步伐,更专注技术研发。”计昊天也坦言,创办企业时,企业注册、税务登记等,团队成员对这些都不熟悉,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设立了“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们团队的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流程不到3天就已办结。
湖南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为青年创客提供创业帮助。
“我参加过‘湘江之星’等创新创业大赛,也顺利通过了2023年湘江新区‘雏鹰计划’的申请,获得过民政部门的就业创业政策补贴。”6年多的创业时光,胡含兵在新区参加过各种路演和大赛,让他不断地提升以及不断地调整方向,其成立的黑马科教控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已实现年产值超1.2亿元,成为小语种教育赛道的一匹黑马。
据悉,为了更好扶青年创业者“上马”,湘江新区每年开展各类创业大赛,每年举办超100场创业训练营。这些比赛、训练营,邀请优秀投资人、青年企业家等大学生创业导师与创业项目匹配结对,帮助提炼核心价值,并从政策、技术、资源、市场等方面给予跟踪指导,让大学生创业项目具备实战能力。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迈出创业第一步后,创业者都会面临创业道路上绕不开的一件事——资金需求。而湘江新区已构建了“天使投早+产投跟跑+产融结合”的立体化支持体系,创业每个关键节点都有对应解决方案,让资本以全新方式重构创新生态。
“柳枝行动为我们送来了来自官方的‘第一桶金’。我记得自己当时带个PPT就过去了,最后我们实打实地拿到了20万元。”苏行回忆道,挺过了几个月“至暗”后,企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于2023年就做到了市场占有率第一。“湘江新区对于初创企业非常友好。除了入孵‘柳枝行动’,我们还获得‘红枫计划’及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接续股权投资。最近我们又入选了湘江新区‘雏鹰计划’。”苏行高兴地分享道。
柳枝行动助力企业发展。
资本像接力赛,关键是不能掉棒。据悉,湘江新区设立1亿元专项创业基金、5亿元的湘江新区大学生创业基金,通过“柳枝行动”“红枫计划”为初创项目提供20万至500万元梯度支持。除了这些专项基金,新区还设立梯度培育计划,对“雏鹰”“瞪羚”企业分别给予20万至100万元奖励,确保精准滴灌企业发展。
计昊天的潇湘智控也是受益者,其铝电解巡检机器人项目获50万元种子轮融资,解了研发经费的燃眉之急。在相关工作人员的牵线下,顾善植的汇视威加入了“柳枝行动”,并得到了相关部门在创业资金、创业培训、导师指导、市场对接等方面的全方位帮扶,并陆续获得“红枫计划”、长沙市“小荷”青年创业项目等多项政策扶持,产品迅速孵化、推广。
“红枫计划”暨“麓山杯”创新创业大赛举行。
值得关注的是风险补偿机制的创新。湘江新区制定了《科技金融风险补偿信用贷款工作管理办法》,与25家银行、2家担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对科技企业贷款提供70%的风险补偿。在企业做大阶段,还有20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覆盖产业培育全链条、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以产业基金领投,带动社会资本跟投,助力企业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惊险一跃。
从生产线到市场
“我赶上了创业的好时代。”郭彦蕊在中南大学读研期间,创立了长沙硕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初期,得到了场地免费、国家创新基金等累计近70万元的支持,大大减轻了创业负担。
更让他欣喜的是,产品可迅速在本地企业、市场得到应用。了解到本地环卫巨头盈峰环境在智慧环卫方面发力后,郭彦蕊与团队迅速与其对接,合作研发出语音报警器,在洗扫车上试装,并快速成为“标配”。此后,郭彦蕊团队乘胜追击,就地与客户一起研发、进行技术创新,提供的运动控制器、显示器、智能分布式IO等多系列电子产品,广泛应用在盈峰环境的环卫机械上,成长期合作伙伴。
湖南湘江新区梅溪湖国际新城。
“独木不成林”,湘江新区构建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丰富的产业生态:工程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顶天立地”,“2+4+N”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成型,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918家,人才总量突破100万人……这些“硬核”条件,为青年创业者“起舞起飞”提供了广阔舞台。
博士毕业的邓意麒,与6名小伙伴创办了湖南苏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如同给安检系统装上‘眼睛’,通过对过检物品的‘扫描’,识别出违禁品。”邓意麒说,这其实是个大难题,困扰公共安全领域40余年。产品研发出来,还需投放到应用场景中,以检验其是否真正满足用户需要。“我们当时是一个没有什么知名度的公司,寻找用户非常困难。”邓意麒说。
邓意麒(左一)介绍团队研发的天空地一体化的公共安全智能监测体系。
机会来了!在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下,长沙轨道和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向苏科智能开放应用场景。“如果没有这些单位给我们提供应用场景破局,我们就很难实现‘0’的突破。”邓意麒说。此后,其一体化协同智能安检系列产品还广泛应用在新区承办的岳麓峰会、程序员节等大型活动,都在助力其创业快速实现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关键之跃。
当被问及选择湘江新区的原因时,顾善植等青年创业者给出的答案高度一致:这里倾尽一切,助力青年学子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场”。湘江之畔的这座“青春之城”,正以包容的温度、政策的力度、产业的厚度,为全国青年提供一份“敢闯敢创”的湘江答案。(易彬)
来源:湖南湘江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