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减”出活力 “赋”能前行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站内

株洲:“减”出活力 “赋”能前行

新区如画  赵凯 摄.jpg

株洲城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聂千川 通讯员 袁峥 历镜仁 株洲报道

“现在挂的牌子少了、会议少了、检查少了,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忙村里的发展了……”近日,醴陵市王仙镇香水村在清理了村级职责范围外的牌子后,村干部们纷纷表示当前的基层减负“减得好”。

这些村干部们感受的变化,是株洲为基层干部减负赋能工作的缩影。

近年来,株洲紧扣中央和省委为基层减负赋能的决策部署,以“吹哨报到”破解条块分割难题,以“减负赋能”激发基层干事活力,以 “系统治理” 提升治理效能,推动基层从“负重前行”到“轻装快跑”,让基层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更好地服务群众。

机制疏堵解难题

以往,基层面临 “小马拉大车” 的困境,跨部门、跨层级协调难,问题久拖不决。株洲市创新 “县乡吹哨、部门报到” 机制,构建起 “吹哨——处哨——管哨” 闭环,让基层 “哨声” 吹到关键处,部门 “报到” 报到点子上。

为确保“吹哨有方”,株洲聚焦“最难、最佳、最优”,靶向解决基层痛点。针对产业发展、项目审批等“硬骨头”,各县市区每两月常规“吹哨”、急事随时“吹哨”,并由市委督查室审核把关,避免“乱吹哨”“无效哨”。2023年以来,137个“吹哨” 事项中,79.3% 涉及政策支持与部门协调,真正把精力集中到发展急需、民生急盼的问题上。

微信图片_20250412120656.jpg

荷塘区组织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等共同调解小区矛盾。

在“处哨”环节,株洲建立“交办、领办、合办”机制,让部门服务前移。荷塘区中南机电园长期受污水排放不畅困扰,居民投诉不断。市国投集团接到“哨声”后,24小时内对接,迅速将污水接入新建管网并覆盖防扬尘设施,彻底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环境难题。茶陵县反映产业项目审批慢,市资规局牵头梳理270项流程,将审批时限从平均28天压缩至12天,提速超50%,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为避免“哨响无人应”“办哨走过场”,株洲实行台账化、项目化、专班化管理。石峰区将“吹哨”事项融入网格化管理,通过数据平台让问题在网格内快速响应;渌口区请求统筹渌枫大道建设,市住建局专班推进,项目提前3个月通车。2023年以来,124个事项高效办结,完成率达90.5%,基层办事不再 “多头跑”“反复等”。

减负赋能齐发力

基层负担重,关键在 “减存量、控增量”。株洲市刀刃向内,从权责、考核、指尖等多维度发力,破解 “牌子多、报表多、会议多” 等顽疾,让基层轻装上阵。

荷塘区率先开展“穿透式”调研,发现社区承担146个事项、99块牌子、62个考核事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象突出。该区列出权责清单,配合市级评估,精简报表、整合APP,52项事项实现“全程网办”,会议次数同比下降40%。通过环卫市场化改革等措施,节约资金2800万元,全部投入基层运转,社区工作经费上调5000元,基层“钱袋子”鼓了,干事底气足了。

魅力天元.jpg

株洲城区小游园。

在“赋能” 上,株洲市注重“输血”与 “造血”结合。攸县念好“清、提、引”三字诀:清理县级考核事项,精简20%以上;清退违规借调人员53人,充实基层力量;组织村书记赴浙江、江苏等地学习,开办“基层治理大讲堂”,提升干部视野与能力。更创新“村播联盟”,搭建直播大棚,培养“网红村干部”,通过直播带货拓宽农产品销路,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干部有奔头,基层有劲头。荷塘区推行社区工作者“3岗18级”工资制度,基本工资最高达5500元/月,全市领先;3名优秀社区书记通过“弹性制度”解决事业编制,2名“五方面人员”选拔为镇领导班子成员。攸县每年评选“担当实干”村书记,打通 “村干 ——镇干——公务员”晋升通道,让基层干部“干得好、有盼头”。

治理增效聚合力

减负不是目的,增效才是关键。株洲市将减负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基层从“被动执行”向“主动创新”转变,构建起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在合泰、富家垅片区治理中,荷塘区以“减负赋能”为契机,集中600余名党员干部包片包干,成立19个网格党支部,打造14 个党群服务站,提供就业、休息等贴心服务。针对物流企业乱停乱放、安全隐患突出问题,引导77家物流企业迁至东湖物流园,配套建设停车场10个、停车位1267个,片区环境焕然一新。居民自发组建1816人“邻长”队伍,参与牛皮癣清理、楼栋整治,实现 “自己家园自己建”。

445.jpg

在村民家门口,攸县基层干部、农村党员和老百姓一起谋振兴、话发展。

攸县以党小组会引领基层治理,推行“片组邻”三长制,干部下沉屋场收集民意,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坚持“一村一景”,发动群众共建幸福屋场,既保护田园风貌,又传承乡村文化,实现“颜值”与“内涵”双提升。石峰区整合数据平台,让“吹哨”事项在网格内闭环解决,基层治理像“绣花”一样精细。

如今的株洲基层,变化看得见、摸得着:社区干部从“表哥表姐”变回“小巷总理”,有更多时间走家串户;企业审批“少跑腿”,项目落地“加速跑”;乡村里,直播带货红红火火,环境整治有声有色,群众幸福感节节攀升。2024年,全市文件制发量下降32.9%,会议减少12.3%,“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删减率达66.39%,基层真正从“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把心思和精力用到谋发展、惠民生上。

基层减负永远在路上。株洲市正以“吹哨报到”破题、以“赋能增效”聚力、以“共治共享”固本,持续书写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让基层这片“沃土”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群众幸福的“暖心巢”。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