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点题”县域经济,湖南如何奋进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站内

省委书记“点题”县域经济,湖南如何奋进

县域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4月1日,省委书记沈晓明主持召开全省县(市、区)党政正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学员座谈会。这并非湖南首次发布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举措,但此次新动作,仍释放出许多信号。

图片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湖南各区县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湖南如何开发出广阔县域的经济腹地潜能,锻造出更强区域竞争力?

密集部署,向高发力

县域对于湖南的重要性“毋庸多言”,湖南对县域经济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3月28日,湖南全省县(市、区)党政正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结业。本次培训重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学习借鉴县域经济发达省份的好经验好做法,搭建县域经济发展的交流平台。

在此之前,2月下旬和3月下旬,湖南分两期在浙江和江苏举办全省县(市、区)党政正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规模大,涉及广,凸显出省委、省政府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而4月1日召开的这场高规格会议,12位学员代表与省委书记面对面交流学习体会、分享考察收获。

图片

1月6日,航拍邵东市流泽镇吉星村羊肚菌种植基地。近年来,邵东市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大棚经济”,探索“社会主体+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提高农产品经济转化效益,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李世近 摄

为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南近年不断发力。2022年,湖南印发《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鼓励弱县赶超、强县跨越。

2023年8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提出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2024年,召开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沈晓明指出,发展壮大一批本地“生”、本地“养”、能赚钱、有就业的特色产业,着力构建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的县域特色产业体系。

年底,湖南印发《关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去年以来,省委书记沈晓明多次在湖南各地调研县域发展,足以见其重视程度。

作为经济大省,湖南的县域经济发展一直有着较好的基础。湖南有86个县(市),县域面积占比90%,常住人口占比70%,县域经济总量占比约为54%。

在赛迪顾问发布的《2024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上,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上榜,分别位列第10、20、23位。

湖南县域经济属于“雁行”梯队式发展格局,“强县愈强”现象明显,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活力、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整体实力与发达省份相比,尚有差距。榜单报告显示,江苏上榜数量最多有24个,浙江22个,山东15个,同为中部县域经济大省的湖北8个。

对标先进,再探新路

‍面临新的问题、挑战和瓶颈,县域经济发展亟须开展前瞻性研究,提供全新的破题思路。

江浙作为县域经济翘楚,位于长三角地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且沿海,市场化程度较高,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两省路径虽异,但均体现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良性互动。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两省强县正加速向创新驱动转型。

此次,湖南省委组织县(市、区)党政正职到江浙地区进行专题培训,目的是对标先进找差距,更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学员覆盖全省全部县(市、区),122个县(市、区)党政正职集体参加培训班。每期培训班历时6天,学员分成3组、按照不同线路前往浙江和江苏18个县(市、区),深入园区、企业、乡村等参加现场教学。

向最好者学习,与最强者比拼,这既是学“他山之石”,也是寻“木桶短板”。

那具体,湖南向江浙学了什么?从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学习心得中,我们可知一二。

图片

2月25日,学员们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参观学习。

开辟县域经济突围新路径,孕育转型升级新动能,如何破除思想藩篱,打开更大经济发展格局呢?

长沙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永高表示,昆山“一杯咖啡闻到产业醇香”的跨界思维启示我们,县域经济要开新局,在于打破思维定式。

沅江市委书记杨智勇说,江浙“无中生有”的创变精神令人震撼,“义乌从‘鸡毛换糖’到全球小商品之都,杭州以数字经济重构城市基因,背后是敢闯无人区的市场嗅觉和敢争天下先的文化胆识”。

县域产业发展不可能面面俱到,须充分发掘自身特色,聚焦优势领域持续发力,那如何找到自己的“独门绝技”?

湘乡市委副书记、市长郭勇谈到,江苏江阴市在长三角诸多县市中区位和交通优势并不明显,能够从发展乡镇企业起步到成长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其关键就在于坚持工业立市,狠抓项目硬支撑。

新化县委副书记、县长彭韬表示,远眺宁波前湾新区,了解到这里也曾有填海围垦的艰辛,所以区位优势并非天生,关键还是在全局中找准坐标,在变局中锻造支点。

在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时代,县市区如何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郴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宜章县委书记张润槐表示,江浙经验告诉我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抢占关键核心技术制高点,必须建立循环经济体系。

临湘市委副书记、市长刘琦认为,江浙地区在科技创新上,既有前瞻性布局的定力,也有真金白银支持的实力,更注重发挥企业的活力。

竞速未来,破石开路

强县没有“一招鲜”,任何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都是时代和环境的产物,不能盲目照搬,要因地制宜探索强县路径。

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提出立足县域产业基础,“错位发展、串珠成链”,给县域经济发展提出科学方法论。

湖南发展县域经济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按照国家所需、区域所能,破除“既要又要”的悖论,要“因地制宜”各得其法。这,也是湖南县域经济正发力的“突围方向”。

——立足优势,做强主导产业。“烟花之乡”浏阳,围绕做优烟花爆竹、花炮机械及原辅材料产业链,促进花炮产业与创意设计、媒体艺术深度融合,建设全球创意烟花设计基地,着力打造花炮产业全球总部基地、智造基地和文化创意中心。

——围绕需求超前布局,开展精准创新。宁乡聚集先进储能产业,在2003年新能源领域冒苗头时布局,引进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并以此陆续招引了邦普循环、弗迪电池等先进储能企业,推动集群发展。2024年产值544亿元,在全国县市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福建宁德。

——构建产业飞地,头部强县带动其他县域发展。长沙市雨花区作为产业和经济的重要区域,结对帮扶的怀化市溆浦县,打造了雨溆工业园,以区域联动推动县域间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图片

3月20日,蓝山县土市镇锡楼村,晚霞映照在光伏电板上,熠熠生辉。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及清洁能源项目,助力乡村绿色发展。黄春涛 摄

——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聚成势。“电机之城”江华瑶族自治县,曾经只是“零电机产业”的山区县,如今聚集了大湾区162家电机产业链企业,90%的产品配套大湾区,生产的智能小家电电机在全省市场占比超90%,在全国市场占比达12%。

——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腊肉作为安化地方特色产业,2023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安化县加大对腊肉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优化产业链、提升品牌质效和拓宽市场渠道,打造“安化腊肉”产业集群,产值超10亿元。

——差异化发展,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瞄准智能电子秤,茶陵县打造了光宇顺智能电子秤专业园。得益于良好的产业生态,光宇顺公司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第六大、湖南最大的电子秤研制企业,跨国经营指数接近70%,年产值预计5亿元。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县域经济格局正经历深度重构。这是一条向前延伸、向上攀登的路,需要坚韧笃定地奋进。

要在这场深刻变革中开辟新路径,湖南还面临多重考验。想要提升整体实力,在国家区域发展大局中,成为全国重要增长极,湖南需加速跑起来,呈现“龙腾虎跃”的县域答案。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