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8个制种大县整大活,带来哪些新变化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站内

湖南8个制种大县整大活,带来哪些新变化

3月26日,省农业农村厅在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组织召开全省8个国家级制种大县重点工作会商会。从2021年,我省确定8个国家级制种大县,他们都是谁?如今给全国种业带来了哪些新变化,快来看一看。

(零陵区水稻制种收割。图片来源:今日永州)

(零陵区水稻制种收割。图片来源:今日永州)

为何是他们?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我省高度重视农作物种子基地建设,2021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国家级制种基地大县认定,我省组织基地县积极申报,最终有株洲市攸县、常德市鼎城区、永州市零陵区、邵阳市武冈市和绥宁县、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和溆浦县、衡阳市衡阳县等8县(市区)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制种大县。

其中,溆浦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零陵区、绥宁县、武冈市、攸县为水稻制种大县;鼎城区为棉花制种大县;衡阳县为油菜制种大县。8县均获得制种大县奖励资金。

制种大县是保障农业供种数量、质量的重要基础。6个水稻制种都具备自然隔离条件好、光热水源丰富等优越的制种条件、制种历史悠久,制种面积稳定。

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2024年杂交水稻制种面积5万亩。棉花、油菜制种大县特色显著,衡阳县作为油菜制种大县,一直是湖南油菜主产区和优势区,被誉为“湘南一枝花”,油菜面积和总产居全国前列。棉花制种大县鼎城区常年棉花种植面积在10万亩左右,总产皮棉1万吨左右,是全国“棉花大县”。

(鼎城区棉花收获场景。图片来源:新湖南)

(鼎城区棉花收获场景。图片来源:新湖南)

有哪些新变化?

成为国家级制种大县,这8个县铆足了劲,加油干,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

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国家级制种县加强基地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排沟渠、路网电网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省建成集中连片、旱能灌、涝能排、稳产高产的标准化制种基地30余万亩。

机械应用全面推广。通过加强先进制种机械装备研发与应用,加快提高“耕、种、管、收”作业质量与效率,培育了一批制种专业化服务组织,据统计,全省制种综合机械化水平超72%。

种子加工迈向自动化、信息化。各地开展高质量种子生产,支持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改造种子加工装备,升级种子烘干、精选、包装等技术工艺,自动化程度大大提升。通过开展田间生产、种子加工、仓储调运等信息监测,强化种子溯源管理、数据分析,有效提升了流程控制信息化水平。

种子生产服务水平提升。目前,各基地县培育专业服务组织达10余家,提供农资供应、农机作业、统防统治、代繁代制、收储加工等服务。

(攸县利用集中连片土地开展制种。图片来源:新湖南)

(攸县利用集中连片土地开展制种。图片来源:新湖南)

供种能力大跃升

8个国家级制种县加快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种业基地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制种基地扩面提质,改变种子生产小而散的状况。

据统计,近年来全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40万亩以上,年供合格种子8100万公斤,在保障本省用种安全的基础上,还向江西、湖北、贵州等省提供了近4000万斤优质种子。

聚焦种业科技创新,突出打造科研平台,培育推出了一批新品种。如,隆平高科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建立了核心种源繁殖基地、育种试验基地、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采用新技术推出杂交水稻新品种扬泰优5009,制种产量高达230公斤;先正达集团在溆浦县研究运用品种抗性技术,为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支撑。

制种也促进了各地县域经济发展。8个国家级制种县大力引进制种企业,一批现代种业产业园区相继建成,聚集效应逐步发挥。如,武冈市与企业合作,建成了现代种业产业园,2家种业企业已入驻。

通过制种促进了农民增收。经过长期发展,制种产业已成为8个基地县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据统计,8个基地县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就业、节本增效等,带动了230多个制种村、30多万农民持续增收。去年,溆浦县、绥宁县、攸县、零陵区等水稻制种基地农民年均人增收达1.6万元。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