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清明假期运输方案4月3日启动,短途游”成热门选择。清明假期火车票于3月21日开始发售,截至4月2日20时,已累计预售4300万张。(央视新闻客户端 4月3日)
铁路动脉与文旅热潮同频共振,书写“短途化+文化味”的出行新篇章。从跨境返乡的归途到近郊踏青的微旅,从政策春风的护航到经济热力的涌动,流动的中国正以铁轨为弦,奏响一曲春意盎然的交响乐。
钢轨铺就归乡路,家国同心向春行。自3月20日“双证关联”新政落地,铁路与航空开启“空铁联运”加速度——临时通行证与居住证“一码核验”,青岛站至机场快线10分钟直达,让2.5万跨境旅客实现“落地即换乘”。清明期间胶济客专增开12对动车,跨境家庭旅客占比超65%,印证着“政策+交通”的双重赋能,正让血脉亲情跨越海峡,在春日的站台上温暖相拥。
短途半径邂逅高铁速度,解锁“轨道上的微度假”。沪宁城际铁路的公交化开行,让“200公里出游圈”焕发新生。清明假期,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2亿人次,其中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城市群贡献超七成客流。针对“90%游客锁定500公里半径”的特征,国铁集团实施“一日一图”:京津城际日均开行138列,最短间隔5分钟;杭黄高铁串联西湖、千岛湖、黄山,推出“踏青计次票”。清明铁路短途游订单量同比激增89%,印证着“高铁+文旅”正重构中国人的春日生活半径。
文化专列穿行千年,传统新生在轨道上绽放。清明期间全国开行文化主题列车逾30趟,“敦煌壁画临摹课堂”随列车摇晃;“侗族大歌”在侗乡苗寨间回荡;京沪高铁“诗词车厢”里,扫码即可聆听《清明》古韵。铁路文旅深度融合的实践,让“祭祀+踏青”的传统焕发新彩——曲阜东站开设“儒家礼仪体验区”,旅客着汉服行揖礼后再赴孔林祭扫;婺源站外,油菜花田中的“流动书吧”陈列着《乡土中国》,候车时亦可感悟“慎终追远”的深意。
经济快车满载春光,钢轨缩短归途与远方。“流动清明上河图”随着列车节奏跃动,每个奔赴春光的瞬间都在诉说,铁路织就的不仅是路网,更是托举起人民美好生活的希望之网。(吕宇星)
免责声明:本站刊登/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等于赞同其观点或论证其描述,不负责其真实性或有效性,相关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