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下旬和3月下旬,湖南全省县(市、区)党政正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分两期在浙江、江苏举办。每期培训班历时6天,全省122个县(市、区)党政正职参加了培训。学员们分成3组、按照不同线路前往江浙两省18个县(市、区),深入园区、企业、乡村等参加现场教学。小编曾作过详细介绍→《湖南县市区党政“一把手”集体赴江浙学习,收获了什么?》
这一专题培训班结业后,4月1日,湖南省委召开培训班学员座谈会,省委书记沈晓明在会上强调,要更好转化运用学习培训成果,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明晰思路举措,奋发有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各市州、县市区设有分会场,12位学员代表与省委书记面对面交流学习体会、分享考察收获。
4月1日,省委书记沈晓明主持召开全省县(市、区)党政正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学员座谈会。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俊 摄
在各项工作任务都很繁重的当前,湖南省委组织县(市、区)党政正职到江浙地区进行专题培训,决心之大、前所未有,其目的就是要对标先进找差距,更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此次培训,县市区党政“一把手”有何体会收获?我们摘选了12位学员代表的发言,与大家分享↓
1
观念破冰引领发展突围
长沙县委副书记、县长
陈永高:
要培养“无中生有”的创新胆识。昆山“一杯咖啡闻到产业醇香”的跨界思维启示我们,县域经济要开新局,在于打破思维定式。我们要敢于从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等传统产业中寻求新突破,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开辟新赛道。
昆山咖啡产业园。图源 人民网
要锤炼久久为功的兴业韧劲。常熟汽车和海宁经编产业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兴业韧劲。我们要有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的产业情怀。
要激发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昆山“政府出地+企业出题+高校出智”的咖啡产业创新模式,本质是刀刃向内的流程再造。我们必须以“用户思维”重塑政企关系,把“企业需求清单”转化为“政府服务清单”。
沅江市委书记
杨智勇:
江浙“无中生有”的创变精神令人震撼。义乌从“鸡毛换糖”到全球小商品之都,杭州以数字经济重构城市基因,背后是敢闯无人区的市场嗅觉和敢争天下先的文化胆识。因此我们在发展县域经济时,应摒弃“等靠要”的观念,打破“封闭、保守”等思维禁锢,进一步弘扬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彰显湖湘文化的时代新内涵。
江华瑶族自治县委书记
段贵建:
从“温州模式”到“义乌经验”,从“鸡毛换糖”到“买卖全球”,这一从“没有”到“有”敢为人先、敢于改革的勇气和破立并举、善于改革的方法让我深感震撼。江华作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将坚持新型工业化主导型县域定位,把准市场需求,因势利导、顺“市”建“场”。加速推进15项重点改革事项,特别是科学做好“十五五”规划,推进江华绿色智能算力中心建设,创新探索“国储林+碳汇”开发模式,大力发展数力算力、碳汇交易、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
溆浦县委书记
郑湘:
只有思路革新,才能发展突围。海宁“无皮造皮革”,成就了中国皮革之都;昆山“无豆煮咖啡”,打造出亚洲咖啡硅谷。这两个案例说明:资源禀赋并非决定因素。必须打破唯条件论的思维枷锁,树立敢想敢为的胆识气魄。
2
因地制宜找准发展“坐标”
邵东市委书记
李国军:
邵东素有“商贸之城”之称,义乌被称为“世界小商品之都”,但无论从两地历年的GDP走势,还是近年的GDP增速、经营主体数和常住人口变化趋势都存在不小差距。
借鉴义乌的发展经验,邵东要实现县域经济破局,需从五个方面下更大功夫:一是通过深化改革、制度创新破除发展桎梏,激发市场活力。二是加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培育引进力度,促进工贸协同发展,力争市场上本地货源占比超30%。三是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推动邵东从“制造基地”向“全球供应链节点”跃升。四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力推进“5122”和“十百千万十万”工程,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五是深化义邵合作,强化两地“政企协”联动。
2月25日,学员们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参观学习。通讯员 摄
衡阳市雁峰区委书记
王燕:
创新是杭州市余杭区从农业大区跃升为浙江第一区的制胜法宝。雁峰区是湖南首批创新型区,对标余杭,将在点上以数赋能,建设好中国电信湘南智算中心、大数据产业园、5G移动数据中心,推动“智赋万企”;在线上以智提质,升级好特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培育数字化应用场景;在面上以新引领,集成政策、集聚资源、集中力量,以超常规举措全力打造全国创新百强县市区。
湘乡市委副书记、市长
郭勇:
江苏江阴市在长三角诸多县市中区位和交通优势并不明显,能够从发展乡镇企业起步到成长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其关键就在于坚持工业立市,狠抓项目硬支撑,提升产业整合力,实现了本土民企崛起。湘乡将以建设长株潭产业融合集聚区为关键,在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上抓落实求突破。加快对接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产业链图谱,重点加强电力电工电器、电子信息与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链强链补链等。
新化县委副书记、县长
彭韬:
远眺宁波前湾新区,看到长江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在此交汇的壮阔,了解到这里也曾有填海围垦的艰辛,所以区位优势并非天生,关键还是在全局中找准坐标,在变局中锻造支点。我们将紧盯“4×4”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娄底“材料谷”建设任务,在绿色能源化工和钙基新材料龙头企业的牵引下,加速煤炭、水泥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把准沿海“机器换人”节奏和就业转移大势,瞄准中层骨干和班组长开展“反向抢人”,带动一批成建制的车间班组来新化落地生根、快速生长。
3
创新引擎驱动产业升级
郴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宜章县委书记
张润槐:
江浙经验告诉我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抢占关键核心技术制高点,必须建立循环经济体系。要坚持战略定力与战术活力相统一,学习慈溪市连续15年实施家电产业升级计划的长期主义。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协同,学习宁波前湾新区以“伯乐”和“妈妈”的姿态服务企业。坚持产业焕新与城市更新相融合,学习如皋市推行“工业上楼”集群集约发展。坚持文化要素与现代元素相激荡,学习方太集团以文化铸魂、旅游唱戏、科技赋能创造高端厨电工业旅游模式。
醴陵市委副书记、市长
刘新华:
义乌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电商交易额达4924亿元。醴陵日用瓷占世界市场的11%,陶瓷电商交易额仅12亿元,约占全国的3%,这是我们最大的短板。而我们有强大的供应链和产业品牌,下一步将全力构建集“研发一制造-交易-物流-展示体验”于一体的电商全产业链生态,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联动,力争3到5年内交易额突破50亿元,持续为陶瓷产业集群产值开拓新增量。
临湘市委副书记、市长
刘琦:
江浙地区在科技创新上,既有前瞻性布局的定力,也有真金白银支持的实力,更注重发挥企业的活力。学习江浙经验,临湘从“三个融合”破局:一是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加快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车间建设,建好钓具浮标研发中心,催生新质生产力。二是推进数字与产业融合。深化“智赋万企”行动,推动10家标杆企业向“智慧工厂”转型。三是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融入第四届湖南旅发大会,接续举办金秋垂钓大赛等赛事,发展“旅游+赛事”业态。
泸溪县委副书记、县长
符家波:
江浙两省特别注重源头创新,敢于开辟新赛道。泸溪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将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3家院士团队工作站、25家科技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等智力资源,全力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