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公交“蜗居”桥下,市民期盼盘活空间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站内

旧公交“蜗居”桥下,市民期盼盘活空间

旧公交“蜗居”桥下,市民期盼盘活空间

记者调查发现,长沙目前下线公交车有2000余辆,租用了6处桥下场地停放

长沙晚报3月31日讯(全媒体记者 何乐)“长沙芙蓉南路与万家丽路交会处南侧的桥下停车场停了大量疑似报废的公交车,而且常年摆放在桥下。”近日,市民王先生向长沙晚报全媒体群众工作平台反映,芙蓉南路一处停车场被大量旧公交“占位”,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尽早移走,通过盘活桥下场地,为长沙城市空间的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

探访1

桥下旧公交车“躺停”多年,市民担忧

3月22日,记者来到芙蓉南路与万家丽路交会处南侧的桥下停车场,该停车场有数百米长,入口处搭建了一个临时办公区,边上停着2台私家车,在门口处有个收费闸口,边上贴着长交集团公交停车场的指示牌。停车场有专人值守,停车需收费。

晚报帮帮团记者看到,场内停放的全是闲置公交车,车门处都贴有封条。有些车辆车窗破碎,受损较为严重,有些公交车车身锈迹斑斑,且布满了灰尘。在其中一辆公交车上张贴着一张《长沙公交运营有限公司重要安全警示》,上面写着:停保场是公交车辆专用区域,内部道路复杂,车辆频繁进出,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为了您的生命安全,严禁擅自穿越公交车停保场区域。对于无视警告、擅自穿越公交停保场,横穿马路的行为,发生任何事故自行承担后果。

“这片停车场看着就危险,有些车窗破了,车身也锈迹斑斑。虽然不影响什么,但是看着挺闹心的。孩子调皮,万一哪天不小心跑进去,被这些破损的玻璃划伤,或者碰到了锈迹斑斑的车身,弄伤了自己可怎么办?这周围又没有什么有效的防护措施。”带着孩子在附近散步的赵女士满脸担忧。

“这里的场地是租用的,公交车停了好多年了,不知道是不是报废车,报废了就应该进行报废处理。公交车长时间不开就变成废铁了,还占地方。”从事环保行业的周先生表示,“这些废弃公交车长期停放,车身零部件老化,车内的一些零部件,像电池、机油等会有泄漏风险,也需要定期保养,又是一笔开支。”

  长沙芙蓉南路与万家丽路交会处南侧的桥下停车场内,停满了破旧公交车。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乐 摄

长沙芙蓉南路与万家丽路交会处南侧的桥下停车场内,停满了破旧公交车。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乐 摄

探访2

“曾反映过,但是没有得到解决”

除了上面停车场有此情况,还有市民反映,市内其他桥下停车场也存在类似现象。3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开福区这边的银盆岭大桥下,这里有两个停车场,其中一个是公交车始发站;另一个则停满旧公交车,在车辆边上还贴着“公共汽车夜间停车点”标识,中间留出可供车辆通行的通道,车辆无人看守。

记者看到,这些公交车均贴有封条,上面写着“长沙公交运营有限公司封”。记者数了一下,共15台旧公交车,车辆整体外观破旧,车身满是灰尘,车窗玻璃有的出现裂纹。其中有一台公交车,轮胎还用链子绑上一个垃圾桶,垃圾桶随意地立在一旁,给原本就杂乱的场景更添几分不协调。

“停在边上挺碍事的,这个路还经常堵车,显得又乱又脏,阻碍长沙空间 ‘变美’进程。”周边居民表示,这些车停在这里已经很多年了,之前也向有关部门反映过,但是没有得到解决。

热爱运动的居民小周遗憾表示:“咱们周边缺少合适的休闲锻炼场所,这么一大片桥下空间,要是能改造成小型运动场之类的设施,那该多好。”

释疑

并非报废车,为电池到期下线车

这些公交车到底是不是报废车?数量为什么如此之多?又为何长时间停放在这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联系到长沙公交集团。

“长沙芙蓉南路与万家丽路交会处南侧的桥下停放的公交车并非报废车,而是电池到期过保的下线车。按照国家要求公交车辆电池到期过保必须停下来,所以下线车必须停运,目前数量有100台。”长沙公交运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线车停运后,有的经维护会继续上路,有的则报废回收。

“不能上路跑,又要等待处理方式,因此租用此专用停车场。公交集团在下线公交车停车场有派驻工作人员负责消防、卫生等管理维护。芙蓉南路桥下公交停车场租用多年,一直是公交集团停放下线车辆的场地,且一直有下线车辆进出。移走一批后,又会有新的一批进来。”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现在市民出行方式比较多,公交行业也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该负责人介绍,“长沙目前下线公交车有2000余辆,公交集团租用了6处桥下场地停放。具体为,天心区3处、开福区2处、湘江新区1处。”

这么多车为什么要停在桥下?该负责人表示:“依据相关文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现有的城市道路桥下空间可免费或公益性收费提供给公交企业作为站场,以弥补城市核心区站场供给缺口。因此,作为可以集中安全停放车辆的场地,桥下停车场是首选。如果停放在其他场地,一来场地比较偏远,会增加运营成本,二来租赁成本对于企业来说负担较大。”

建议

改造桥下空间,实现多元利用

“长沙作为一座富有文化魅力的城市,每一处角落都应体现独特的城市美学。这片桥下区域本可打造成艺术长廊或者创意街区,通过艺术涂鸦、装置艺术等形式,赋予其全新的视觉体验。但现在被废旧公交车堆满,完全破坏了城市的整体美感,实在可惜。”从事艺术设计工作的林女士从美学角度分析。

面对桥下大量停放的公交车,市民纷纷表达了对桥下空间改造利用的期待。也有市民提出,可以将其改造成公共停车场,缓解周边停车难问题;或是打造绿化景观带,美化城市环境。

据了解,长沙此前已制定“一桥一策”桥下空间规划方案,“推进背街小巷、桥下空间、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品质”也写入了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

伍家岭东风路立交桥南桥,沿线密布70年代的老旧小区,3万余居民聚居,却没地方运动、健身、遛娃;而桥下大面积空间被圈成收费停车场,场内管线拉杂零乱,常常停不满车而闲置。今年1月,开福区伍家岭街道依托全市桥下空间改造项目亮相,高效利用城市空间“边角料”,将功能单一的停车场改造成公共文体设施,并将此地原有的长沙火车北站怀旧元素植入公共空间。如今,这里成了一个集怀旧展陈、亲子游乐、羽毛球、气排球、街头篮球等项目于一体的8000平方米火车文化体育公园。本报今年1月曾就此刊发报道。

在湘府路大桥的桥下空间,在保留部分停车功能之外,还设置了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和乒乓球场;莲花镇桐木村南洲湖高架桥下空间,被改造建成4个羽毛球场、1个(4张)乒乓球场;花侯路浏阳河大桥的桥下空间改造后,不仅设置了体育健身场地,还保留附近居民比赛存放的龙舟,单独开辟龙舟文化展示区。居民纷纷点赞:“这样的安排让人心里暖暖的。”

“若公交车辆不再停放,这些桥下空间有着巨大的改造潜力。可以规划为休闲娱乐空间,设置健身场所、儿童游乐区、休闲广场;也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如停车场、充电桩设施、社区服务站;还可用于城市景观提升,打造绿化景观带、文化长廊等。”王先生表示。

如何平衡公交车辆停放需求与城市空间优化利用,成为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的一个课题。后续,晚报帮帮团将持续关注长沙桥下空间的利用进展,推动城市空间的高质量发展,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