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原院长杨金洪教授“中医师承拜师收徒仪式”在首都北京举行,仪式由首都国医名师大讲堂承办。
首都国医名师大讲堂经过前期慎重筛选,重点考察,为杨金洪教授推荐2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深得杨教授赞许。学生蒋和国,博士学历,已取得美国中医师资格证,现居美国北卡来罗那州。祖籍江苏,系清代十四大名医之一,江苏山阳医派蒋宝素第六代海外传承人。学生龚翠,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曾在以岭药业、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进修并任临床医师。
一起来见证这场温馨且隆重的收徒拜师仪式吧。
仪式开始,主持人介绍师徒双方,杨金洪教授深情寄语弟子:我们选择了中医,就选择了一生的学习,充满了挑战和责任,我将毫无保留的传承,也希望你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两位弟子宣读拜师帖,一纸拜师帖,叩开千年门,愿弟子以仁心为引,以精诚为方,让这一脉薪火,照得更远、燃得更高
老师向学生呈递回徒贴
弟子虔诚行拜师礼,一拜传道,二拜授业,三拜解惑
弟子行敬茶礼,一声“师父”,一生师徒缘
杨金洪教授为弟子颁发拜师证书
师徒合影,此刻我们共同见证!愿师门绝学,随春风化雨;盼医道精微,得代代相传。
中医药能历久弥新,历经千年而不衰,并不断发展,跟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师承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方面,师承模式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历代中医药名家独到的技术经验,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后学者长期跟师实践,通过朝夕临诊,耳濡目染,口授心传,个别指导,“耳提面命”,“衣钵相传”,弟子才可以逐步领会和较快掌握,少走弯路,缩短成才的周期。因此,师承模式可谓是中医成才的一条“捷径”。
名师简介:
杨金洪,主任医师、教授,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院长。从事针灸临床、临床科研工作40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系统疾病实用针灸疗法,以及中医药标准化的研究,致力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疼痛的针法研究。
杨金洪院长作为主要成员,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标课题“针刺治疗震颤麻痹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工作、参加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组织编写《偏头-痛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课题研究、参加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共享网――针灸临床数据库的课题研究、参加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和外治技术示范研究”项目中医常用外治技术操作规范化研究,刮痧补泻手法治疗腰痛的规范化研究。主持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三批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研究项目,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诊疗规范及疗·效评价研究;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课题,临床病证针灸治疗指南---失眠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主持、完成和参加科研课题共20余项,获各级科技成果奖6项。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编著5部;“针灸防治恶性肿·瘤防化疗副反应的研究”,获中国中医研究院1994年度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红景天注射剂临床前试验研究”,获2002年度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进步三等奖。“针灸、推拿和骨伤技术标准分类与基本标准目录研究”,获2013年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程莘农针灸理法方穴术辨证思想集粹与临床应用研究”获2015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临床病证针灸治疗指南”获2016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免责声明:本站刊登/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等于赞同其观点或论证其描述,不负责其真实性或有效性,相关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