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长沙,北山寒梅暗香方逝,茶亭花海金色翻涌,桃花灼灼映红灰汤温泉,杜鹃花即将红遍大围山巅……
近年来,长沙市以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为核心、以“赏花经济”为纽带,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不仅让乡村变“花海”,更让“颜值”转化为“产值”,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活力。
连日来春光明媚,湖南湘江新区颜云路旁的千亩紫云英肆意绽放,紫色花海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打卡。
整合运营 节庆引流 以花兴业
长沙的花,既能酿成蜜、榨成油、炼成香,也能长出民宿、激活非遗、链接城乡……
在浏阳市大围山,万亩野生杜鹃花海每年春天都“点燃”山头,漫山红霞与云海相映成画,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登山赏景。在长沙县北山镇,万亩梅园打破冬季旅游淡季状况,带动周边休闲农庄持续增收。
游客们品尝美食,小朋友们赶小猪赛跑、捉鸡回笼……3月23日,长沙县福临镇陈树湘文化广场热闹非凡,“春至福临 潮玩乡野”2025年福临镇踏春赏花季正式拉开帷幕,广大市民、游客一边玩一边观赏千亩花海,还可以参与“花香印迹,春游集章”定向越野集印章活动。
望城区茶亭镇借助花海文化艺术季,大力发展 “五彩庭院”,推动庭院经济与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农户们可以在“花花市集”和农产品展销会上售卖自家的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今年3月以来,累计有58万人次游客奔赴茶亭花海,3月22日,游客量更是达到历史单日最高的7.8万人次。据统计,在花海文化艺术季期间,单月可带动民宿、餐饮消费超百万元。
从“春日限定”到“四季常青”
为了让“流量”变“致富增量”,创新场景持续涌现:宁乡市喻家坳乡深耕栀子花全产业链,开发药用、茶饮产品;在望城区靖港镇福塘村,种植的成片金丝皇菊既能让游客赏花打卡,还可用于中药材加工,增加村民收入。
在开福区沙坪街道禾润农场,主理人姚佐春用近十年打造的“私家花园”,也藏着“赏花经济”的微观密码。最初,他种植花木,却发现“卖树不如卖景”;2018年,他结识了园艺专家,在其建议和指导下开始把原有的花圃进行局部改造:依地形打造阶梯花田、欧月长廊、萌宠乐园,甚至为每块区域编写“花期剧本”——依季节逐片开放的紫藤花、郁金香、木香花、玛格丽特、绣球花、玫瑰花、三角梅等千余种观赏花卉,实现“移步换景、四季有花”,让游客每个季节都有新鲜体验。
游客买门票入园,不仅可以畅游长沙的“莫奈花园”,还可以和亲友、同事团建出游,进行文化体验活动,如围炉煮茶、打糍粑、包粽子、磨豆子等。“周末日均接待游客超300人,最多时可接待500人,去年,农庄的拍摄场景在社交媒体上爆火,全年总营收超300万元。”姚佐春介绍,众多客流也带动了周边果园的采摘销售,“十亩的葡萄园,只要一周就能被游客采摘完。”
从“一朵花”到“一条链”,从“一处美”到“全域兴”,灿烂春光里,田畴沃野与城市烟火在花香中交融,“美丽资源”也逐步变现“美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