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天的脚步翩然而至,湖南各地繁花似锦,各类赏花节庆活动点亮了春日的旅游市场。
汨罗江边的油菜花将原野染成一片金浪,常德桃源的桃花林氤氲出粉色云霞,湖南省植物园樱花如雪纷扬——以花为媒,自然之美也能为经济赋能。
够悠久
流传千年的风雅韵事
赏花活动自古便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雅趣。唐代的牡丹花会、宋代的花朝节,皆以花卉为载体,承载着文人墨客的诗意与市井百姓的欢愉。彼时,赏花更多是一种文化仪式,尚未形成经济链条。
湖南自古便是“鱼米之乡”,农耕文明与花卉文化交融共生。明清时期长沙岳麓山杜鹃、衡阳荷花已具观赏规模。古籍《长沙县志》卷34载有朱滋丹的《岳麓山赋》,其中描写麓山的四时景物,“岩花艳吐,崖树荫浓,树岭飘红,松峦积素”,里面的岩花便是指杜鹃花。
进入现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消费升级,赏花逐渐从文化传统蜕变为经济现象。特别是江西婺源以油菜花田为媒介,将农业资源转化为文旅IP,成为“赏花经济”的早期范本。“赏花经济”开始显露出其拉动消费、促进乡村发展的潜力。
够多元
文旅融合解锁“花式玩法”
传统赏花景区“三月爆满、四月空城”的困境折射出传统赏花经济的两大症结:一是过度依赖自然资源,二是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
而在当前,湖南在作答两道“融合命题”的背景下,赏花经济正突破“视觉消费”的边界,向多元场景延伸。
明媚的春日地图上,每一片花海都是一座“开放式剧场”。游客不再是单纯的旁观者,而是成为这场自然戏剧的主角。
01
“赏花+运动 ”
“2025湖南南县罗文花海半程马拉松”3月16日开赛,2023至2025年,南县连续 3 年在罗文油菜花盛开时举办马拉松赛,运动员们用脚步丈量着洞庭湖区的诗意春天,连续三年累计吸引游客8.5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4300多万元。
02
“赏花+科技”
湖南省植物园推出了“春之歌美拍活动”,引入AI 摄影技术,让游客们无需专业设备和技巧,就能轻松get“花海大片”;2025年湖南油菜花节在岳阳市君山区开幕,精彩的无人机飞行秀结合了机械之美与自然之美,视觉冲突让人心潮澎湃;湘西州花垣的下寨河村,返乡青年团队开发的 AR 赏花小程序,游客扫描花枝即可聆听古树故事,为赏花增添了一份人文意趣。
03
“赏花+音乐”
宁乡陈家桥村花田音乐节融合风筝放飞、纸伞游河等传统民俗,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村民大舞台演出文化节目和网红达人专场演播,设置油菜花田园美食集市摊位200多个,游客在美食、民俗文化与电子乐中感受“赏花+”的多元魅力,整个活动期间带来旅游收入100多万元;长沙望城区茶亭镇春意盎然的油菜花海中,游客既能乘坐小火车行驶在花海间,还可以欣赏来自长沙市属文艺院团带来的精彩演出。游春赏花之时与音乐相伴,为游客带来全新的、多感官的文旅体验。
实践证明,“赏花经济”已突破“走马观花”的单一模式,形成“一花多链、一景多态”的产业生态。据媒体报道,2025 年湖南生态旅游季与油菜花节相继启动后,清明假期出游预订量同比激增近 100%,“赏花” 相关搜索量同比上涨 2.2 倍。
够持续
不败“花海”来自“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赏花经济”的勃兴亦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让生态价值实现了“无痛”变现,意味着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01
生态修复:
从“工业伤疤”到“花海客厅”
清风徐来,花枝摇曳。湖南娄底冷水江锡矿山街道活龙坳生态修复区两万多平方米的花海游人如织,波斯菊、百日菊、孔雀草将大地点缀得五彩斑斓,完全不能想象这里曾经是废渣遍地、污水横流的“不毛之地”。作为中国锑工业的发祥地,锡矿山锑资源储量、锑产品产量、锑产品质量均居世界第一。然而,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工矿开采也让这里面目全非。近年来,通过“矿山复绿”“万亩大造林”等专项行动对主体矿山和石漠化山体进行植被恢复,“脏灰黑”的锡矿山摇身一变成了姹紫嫣红的浪漫花海。
02
产业带动:
资源变资本
发展“赏花经济”,不能简单“靠花吃花”。桃江县石牛江镇借2万余亩油菜花盛放之机举办油菜花节,并同步开展“寻找美丽中华”全国乡村定向系列赛事活动,结合节会设立农耕文化市集,给村民提供45个摊位,带动了菜籽油、蜂蜜等农特产品销售,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油菜花节前3天,我每天的毛收入1万元。”石牛江镇田庄湾村村民胡进听说镇里举办油菜花节,赶到现场卖起了风干牛肉。
进入3月,沅江市胭脂湖街道杨梅山村的100余亩青梅林迎来盛放期。青梅种植户胡新明有130余株青梅树,去年胡新明将青梅制成蜜饯、果酒等产品,青梅产品收入5万多元。2024年,杨梅山村100余亩青梅,产业链产值超100万元。
03
全域联动:
从“一季独秀”到“四季赏景”
“今年,我省以‘三湘四水,自然之美’为主题,按照不同季节特色,为省内外游客重点推荐全省生态旅游好去处。”据湖南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林山介绍,林业部门综合梳理了省内2处世界自然遗产地、2处世界地质公园、22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9处省级风景名胜区、64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近100处各类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景观特色,配套推出“春赏花”“夏避暑”“秋观色”“冬赏雪”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现湖湘生态独特魅力,进一步开拓市场、吸引游客、促进消费。
从风雅集会到热门产业,花开花谢早已超越自然轮回的范畴——它是传统农业的破茧重生,是乡村价值的重新发现,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湖南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