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打造智能农机产业链 田野地头尽显“科技范儿”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站内

湖南打造智能农机产业链 田野地头尽显“科技范儿”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机械化是农业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的现实选择。湖南正发挥工程机械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加快打造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让田野更有科技范儿,农民种田更轻松,增收更加有底气。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在韶山,一场中联重科的农机展示活动,吸引了大批种粮大户前来参观,水稻插、抛秧机械、农用拖拉机、水稻收割机、无人植保机等现代化农机集中“炫技”。这款智能插秧机搭载企业自主研发的“智驾”系统,融合了“自动驾驶、作业计亩、车辆监测”三项技术,在“北斗”卫星技术的加持下,可以实现厘米级的精准作业。

中联智能农机公司软件工程师 罗俊杰:现在的情况我们就可以直接一个人来操作,我们一天的话,相比于传统机械来讲大概能多插8亩左右。

目前,中联农机产品已实现了“耕种管收储”全链条覆盖,涵盖200多个机型。企业还在湖南、安徽、吉林等地探索智慧农业大模型应用,通过物联网设备,结合卫星、农机终端等,从“人管田”变成“数据管田”,实现降本增效。

中联重科农机营销总公司产品总监 陈泽:“耕种管收”全产业链实现了数字化、无人化、智能化,在综合使用成本上面,能够降低30%以上。在提产高效方面,比我们传统的模式,应该也是有15%到20%的提高。

目前,湖南已具备15个大类、40个小类、近百个品目的农机装备生产能力。此外,针对丘陵山区适用农机少等问题,湖南以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关键共性技术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重大科研项目“揭榜挂帅”。郴州农夫机电研发的这种履带式“小农机”,可以实现原地360度转弯,最大爬坡角度达到25度,还搭配了智能化操控系统,让农机手操作更加轻松,工作效率远超传统农机。

湖南农夫机电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刘彦诚:今年截至目前,已接到1.2亿多的订单,不仅有国内的,还有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市场。

为提升农业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近日,湖南还发布《促进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征集意见稿)》,计划为智能农机生产企业提供研发、中试、展示展销场所等公共服务,开展智能农机装备创新研发。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龚昕:我们想结合岳麓山实验室的建设,加快推进南方地区智能农机创新研发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加大像一些关键零部件、动力装置,包括适应特色产业的急需的一些装置设备的研发,解决湖南农业的一些关键短板。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