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四道计算题,省委书记给出“破题关键”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站内

湖南四道计算题,省委书记给出“破题关键”

3月7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湖南代表团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并向中外媒体开放。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说:过去一年,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打造“三个高地”上持续用力,重点是做好“加减乘除”四道算术题。

所谓“加法”,就是加大要素投入,推动政策、资金、人才、项目等要素向“三个高地”集聚;

所谓“减法”,就是积极为各类经营主体松绑减负,使他们能够在“三个高地”建设当中大显身手;

所谓“乘法”,就是积极发挥创新驱动的乘数效应,把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改革开放有机地结合起来;

所谓“除法”,就是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破除“三个高地”建设当中的瓶颈堵点痛点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的开放团组活动上,巧妙地用三道算术题“3+5+3”“4×4”“4+4”阐释湖南高效推进“高地”建设的实践路径。

从三道题升级为四道题,彰显出湖南谋划布局进一步升级、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强、突围信心进一步提升。

图片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说:“数学是一切其他科学的门径和钥匙。”“加减乘除”里的数学之美如何造就出湖南“高地”建设的发展之进?

省委书记已经给出“破题关键”——

用“要素”做加法,让资源抱成团。

要素投入在经济学中是一个关键概念,要素的投入数量和质量,对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紧紧围绕“高地”建设目标任务出实招、出实绩、出实效,首要的自然是汇聚各方要素形成合力。

然而,要素投入之间并非孤立发挥作用,而是相互关联和协同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各种要素投入,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省“三个高地”建设目前的发展既面临着“量的增加”,也面临着“质的提升”,也就是对要素投入和要素升级有着双重的迫切需要。

与此同时,加大要素投入要注重“有效”二字。不能盲目“铺摊子”,聚焦“高地”建设进程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做到既利当前又利长远,努力实现一举多得的综合效益。

图片

湘江科学城

用“减负”做减法,让活力放出彩。

减负,减的是不该承担的负担,目的是赋能和鼓劲。

松绑减负的举措充分尊重各类经营主体的实践和智慧,辩证处理好“放”与“管”的关系,削减不合理、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企业“轻装上阵”,活力迸发。

近年来,湖南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了《湖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始终践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理念,把营商环境服务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在这样的良好环境生态下,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在湖南“长得出、变得大、活得好”,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实现了良性互动。

不被束缚的手脚,才能跳出优美的舞蹈。持续厚培发展的沃土,各类经营主体“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成为“三个高地”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图片

常德市市民中心,市民来到“一件事一次办”各窗口办理相关业务。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超 摄

用“创新”做乘法,让动能串成链。

水活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做好乘法,就是要发挥创新驱动的乘数效应,推动产业升级,让发展动能串珠成链。

乘法,意味着集聚与放大。当目光聚焦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时,可以清晰认识到产业体系构建与创新驱动协同的关键意义。湖南在这方面做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探索,围绕“4×4”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实施重点产业倍增计划,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通过一系列举措让创新要素相互融合、彼此促进。首台国产最大无人运输机SA750U、“江海号”最大直径盾构机、全球最大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等一批国际领先技术成果频频涌现,便是“创新乘法”的生动注脚。

同时,这些创新成果还带动相关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从“点”的突破到“面”的拓展,推动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与质量的持续提升。

产业协同乘倍数,创新驱动增效能。更加高效的技术支撑与管理模式,促使更多资源向创新领域汇聚,吸引顶尖人才、巨额资本涌入,从而形成“创新吸引资源—资源推动创新—创新提升效能—效能助力产业”的良性闭环,这一闭环,正塑造着湖南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图片

湖南科技大学领衔研发的我国首台“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金永平 摄(湖南图片库)

用“改革”做除法,让效能结出果。

漫漫征途,我们一次次见证,唯有破旧局、开新篇,才能不断释放发展的巨大潜力,而这把破局的利刃,正是改革。

在区域发展的产业转型过程中,体制机制改革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湖南在推动“三个高地”建设进程中,紧紧抓住了这一“破题”关键,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破制约发展的障碍。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024年,湖南建立了高校与高新园区“双高”对接机制,完成“双高”对接活动超60场,促成签订成果转化协议超1000项,转化金额超15亿元。当年,在湘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首次突破50%,实现技术合同交易成交额近5000亿元。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优化政务服务上,通过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在产业发展中,破除行业壁垒,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深度协同,为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站在新的起点上,湖南做好 “加减乘除”四道算术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必将在打造“三个高地”的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湖南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更加精彩的湖南篇章。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