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开营运车的唐女士向记者反映,去年12月14号,她的车子与其他车辆发生了追尾事故,事发后,深圳当地交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置,她也拨打了自己投保的公司——湖南国信安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电话,然而在事故车辆维修费用赔付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当初买的保险不对劲。
唐女士说,她的运营车辆在发生事故后,就第一时间拨打了投保公司——湖南国信安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电话,随后车辆被送到了深圳当地的修理厂,经过修理厂与湖南国信安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沟通,车辆维修费为一万两千多元,湖南国信安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很快将这笔维修费转给了修理厂。然而在修理的过程中,修理厂发现事故车辆的车载充电机以及传感电阻线等设备同样因事故原因出现了问题,而且该设备是无法维修只能更换,两个设备的费用高达八千多元。听到此消息后,湖南国信安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理赔人员却直接拒赔。
唐女士告诉记者,由于车辆需要充电,如果无法修复充电设备,车子只能继续放在修理厂。为了此事,她跟投保公司湖南国信安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来回拉扯了两个月,仍没有结果。“我两个月做不了事,也没叫你付我的误工费,只想把车修好就行。”
唐女士称,直到她打算向保险行业监管部门投诉时,她才发现湖南国信安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压根就不是一家正规保险公司,自己花一万多元购买的“商业险”,实际是安保服务。
唐女士表示,当时该公司业务员向自己推销时,明确告知就是保险,虽是安保服务合同,但合同里面表述的内容以及作用,跟正规保险公司的功能其实是一样的。因为价格比较便宜,再加上是熟人,她才花一万多元在湖南国信安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购买了这份“商业险”。没想到,真发生事故后,却遭遇了理赔难的问题。
根据我国《保险法》相关规定,保险行业实行严格的特许准入制度,湖南国信安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否具备相关资质?该公司与车主签订的安保服务合同算不算保险性质呢?为核实情况,记者与湖南国信安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我们是一家做全国性营运车保障的公司,我们的业务跟保险公司车险的性质是一样的。”
记者通过公开途径查询发现,湖南国信安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1月,地点位于长沙县开源鑫贸大厦二十楼。目前在全国已经注册了二十多家分公司。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现在营运车辆购买商业险成本较高,于是就诞生了他们这一行业,虽然对外叫安保服务,但其本质跟保险公司业务是一样的,并且运营成本相对较小。
对方声称,由于不需要保险资质,成立公司只需要办理一张营业执照即可开门营业,因此他们发展得非常迅速。“因为保险行业有个金融管理局在做监管,不是保险公司就不能纳入这个行业范围,但是我们做的事情跟保险公司是一样的,只是说我们没在保险这个行业里面,但我们在中国这个更大的法律范围内受到监管。”
律师表示,我国保险行业实行特许准入制度,若湖南国信安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客户签的是安保服务合同,但本质是保险,就涉嫌非法经营行为。
湖南联合创业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研认为:“他所提供的这些服务内容,恰恰就是我们保险法的服务内容,那么这些内容没有体现在经营范围,他显然超出了经营范围提供服务,那么对于这种超范围提供服务,而且是特许经营的保险服务,我们认为他已经构成了法律上所认为的非法经营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擅自设立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者非法经营商业保险业务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二十万元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目前,记者已经将情况反馈至长沙县市场监管部门以及当地的金融监管部门,有关部门正在查此事,最新进展,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