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人居环境细“梳妆”,乡村蝶变展新颜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长沙:人居环境细“梳妆”,乡村蝶变展新颜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祝林灿 通讯员 刘友琼 钱娟

清晨,天还未亮,长沙县春华镇春华山村资源分拣中心已传来垃圾清运车发动的声音。分拣、装车、运输……乡村环卫工人于少庚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这样的工作,他已坚持了13年,累计清运垃圾400多吨,行驶里程超15万公里。

年初,于少庚受邀参加2025年湖南省春节团拜会,与省领导和老同志们坐在最前排。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乡村环卫工作者的集体致敬,彰显了党和政府对乡村环境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深受鼓舞,我会继续努力干好这件事,把最美的环境展示给乡亲和游客。”于少庚说。

于少庚在春华山村资源分拣中心进行垃圾分类。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祝林灿 摄

于少庚在春华山村资源分拣中心进行垃圾分类。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祝林灿 摄

从“一人坚守”到“全城行动”

作为最早见证并参与乡村垃圾分类的一员,于少庚的经历正是春华镇环境治理的缩影。早在2015年,春华镇就率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比全国推广早了四年。如今,该镇已形成独具特色的“1100”垃圾分类新模式(即“一轴、一核、十片、百员”),全镇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春华镇的实践也是长沙农村环境提升的生动写照。近年来,长沙持续深化农村环境卫生公共服务改革,探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管理机制,通过多措并举、持续发力,推动全域环境从“一时净”向“长久美”转变,为美丽乡村建设增色。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建成美丽宜居村庄2067个、连片建设项目24个,创建省级美丽乡村118个,覆盖89%以上的行政村。

环境变好了,后期管护更显关键。“我专职干保洁工作五年了,公司有统一的标准,要求更严格,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更高。”乡村环卫工人龙春梅说。比如,分类时于少庚会提醒他们将回收价格不同的黄纸和花纸分开,路面不能有白色垃圾等。

像龙春梅这样的专职保洁员,全市农村地区按照每150户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共配备了7700余人。自农村环卫公共服务改革开展以来,鼓励镇村通过入股、委托经营等方式配备专业化队伍,农村环卫保洁工作效率和作业水平显著提升,专业化服务的行政村比例已达100%。乡镇垃圾压缩中转站、村级垃圾分拣中心已实现全覆盖。

团头湖马转坳美丽宜居村庄连点建设片,街道整洁,环境优美。 长沙晚报通讯员 刘友琼 供图

团头湖马转坳美丽宜居村庄连点建设片,街道整洁,环境优美。 长沙晚报通讯员 刘友琼 供图

治理从“扫干净”向“管精细”升级

“市区有的环卫‘装备’,我们村全配齐了!”浏阳永安镇芦塘村湾里屋场村民于觅君自豪地说。据了解,该镇通过公开招标引进了14家市场化环卫一体化公司,配备全职环卫保洁人员200余人,以及保洁车、压缩车等自动化、专业化设备180余台。

有了专业团队,建立了机制后,统一的环卫标准呼之欲出。2024年,长沙市发布《长沙市农村人居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引导建立农村清扫保洁、生活垃圾分类及收运处理、环卫队伍管理等标准,坚定走标准化、规范化的新路子。后又在具体操作层面,从乡村环卫工人、乡村环卫设施、乡村垃圾分类等方面进行指导,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管理实现“高标准常态化”。在反馈机制方面,探索建立“乡村清洁指数(RCI)”,发动全员参与农村人居环境“随手拍”团队,以“实地查看+随手拍+铁塔视频巡查”综合立体方式,结合群众评价情况,测算清洁指数进行点对点反馈。

这一切离不开坚实的资金保障。自2023年以来,长沙参照城区居民90元/人/年的标准,将农村人居环境日常运行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从一个人的坚守到一座城的行动,长沙正以“常态抓”与“长效治”相结合的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