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长沙市2025年“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暨“湘商新十年”系列活动举行。活动现场集中签约30个项目,总投资额达207.15亿元。长沙市副市长、市工商联主席康镇麟宣读第三批招商大使、招商顾问名单。长沙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何惠风分享十年来市工商联坚持“迎老乡”、助推“回故乡”、服务“建家乡”的丰硕成果。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引擎,长沙市以“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为纽带,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湘商回归”新经济模式。
“湘商回归”潮涌星城
今年1月24日,康镇麟率队赴香港拜访考察香港湖南工商协进会、英皇集团和远东宏信有限公司,并出席香港长沙商会第四届就职典礼暨长沙市招商推介活动。
康镇麟在座谈会上表示,近年来,长沙市经济发展迅速,在产业、人才、交通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希望借助协进会的平台,加强与香港工商界的联系,吸引更多港企港商以及在港湘商来长沙投资兴业,共同推动两地经济繁荣发展。
这只是长沙市工商联开展招商引资的一个缩影。
自2015年7月湖南省启动“湘商回归”的“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工程以来,长沙市工商联以此为背景,开启了以乡情为纽带的招商新模式。全市形成“企业回迁、资本回流、项目回投、总部回建”的“湘商回归”的雁阵效应。
长沙市工商联敏锐发现,春节期间回乡过节的湘商都有着发展家乡、落地生根的情怀。为此,长沙市工商联启动“情暖湘商”春节走访慰问活动,相关领导分别率队拜访回乡过节的企业家,了解他们的发展情况,倾听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每一位民营经济人士的心坎上。
何惠风介绍,近年来,长沙市工商联坚持拓宽联络半径,延伸服务触角,挂牌成立“长沙市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招商指导服务中心”,全力推动在北京长沙企业商会、深圳市长沙商会、上海市长沙商会等13家异地商(协)会成立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联络站。通过持续举办“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系列活动,长沙市工商联凝聚起全球湘商力量。
近年来,长沙大力发展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每条产业链由一名市级领导任链长、由一个园区牵头,在牵头园区组建产业链办公室。2024年,长沙发布《长沙市产业链工作推进机制实施方案》等政策,将10条产业链办公室优化调整至相关市直单位。长沙市工商联根据产业链发展中人才、金融、创新、供应链等关键要素,实现深度协同,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资。
在产业链招商上,长沙市工商联精准找点,充分发挥异地长沙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招商打造沟通合作、对外宣传的平台;其次是线上延伸,以产业链为主线,以关系链为方法,借助校友、企业家等资源,拓展与外地湘商建联的数据库;再次是面上拓展,综合招商专班、驻外办事处、异地长沙商会等力量,建立信息、资源、项目共享和日常对接机制,形成“1+1+1>3”的效应。
自2015年湖南省启动“湘商回归”工程以来,长沙市工商联通过制度创新、服务升级、平台构建等系统性改革,协助推动全市招商引资额从489亿元跃升至1700多亿元,培育出8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落地。同时,市工商联通过开展“情暖湘商”“校友回湘”等系列工程,助力推动全市1600余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仅2024年,长沙市新注册湘商企业195家,项目到资900亿元,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
长沙市工商联书写的“湘商新十年”发展篇章,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鲜活样本。
创新机制激活发展动能
在“赤子亲故土,丹心许星城”的浓厚乡情中,长沙市工商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湘籍院士刘经南团队与天心经开区成功签署“湖南北斗芯片研发暨成果转化创新基地项目”。
在2024年的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过程中,长沙市工商联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通过“政企恳谈会”“产业链对接会”等平台,协调解决技术转化中的政策衔接、资金配套等问题。
针对北斗技术应用场景拓展需求,长沙市工商联联合其他职能部门,组织专项对接20余场次招商活动,推动低空经济、车载物流等六大应用领域头部企业参与技术转化。同时,依托商会网络优势,对接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科研机构,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梳理春节前后长沙各地的签约项目,可以看到其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长沙市工商联紧紧围绕长沙的17条产业链招商引资,构建起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图景。
本次签约的珠海诚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解决半导体FAB前道光学检测技术,成功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诚锋电子投资5亿元,建设“半导体视觉检测设备及研发生产项目”,生产FAB前道缺陷检测设备;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将“禾丰股份集团中南区域总部项目”落户长沙,总投资2.2亿元,项目将利用隆平创新中心,打造中南区域研究院、大数据中心及销售中心。
2024年,继总投资90亿元的惠科Mini-LED背光/直显模组及整机项目落地长沙之后,作为链上企业的英伦科技2D/3D可切换液晶透镜光场3D显示模组(屏)生产基地项目也在春节期间签约,这些项目基本上解决进口产品的国产替代问题,将为长沙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1+N”体系赋能湘商回归
近年来,长沙市工商联整合“政府(工商联)+民营企业(商会)+高校及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资源,以服务中心大局为主线,以系列湘商活动为支撑,打造立体式、全方位的“1+N”服务体系,赋能湘商回归项目发展。
老乡带老乡,以存量拓增量。自长沙全面铺开产业链建设工作以来,始终保持着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平均每3天新签约1个投资额过亿元的产业链项目。2024年,全市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收近万亿。
在长沙市工商联的引导下,商(协)会成为招商引资的“主力军”。上海市长沙商会促成中国能建与湖南湘江新区签署长达10年投资20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还促成沐熙科技、上海数智工业公司等企业落户;深圳市长沙商会成立14年来,组织企业回湘投资超500亿元,回湘参与公益事业捐款超8000万元。此外,“星商夜话”“星商通”等平台的搭建,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协同,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集聚效应。
“以产业链招商的思维和视角,用诚意敲门招商。湖南省山东商会先后开展40多次经贸洽谈交流活动,累计促成在湘投资总额近2000亿元。”湖南省山东商会会长、长沙市招商大使李涛表示。
营商环境建设是促进“湘商回归”的根本保障。长沙市工商联在营商环境建设上可谓是“绞尽脑汁”:连续4年举办“企业家日”活动,为企业家们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建立异地长沙商会、湘商联络站,将浓浓的乡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投资动能。
2024年初,长沙市工商联印发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陪跑护航”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通过实施“成长赋能”“权益保障”“湘商回归”“护航上市”“协同创新”“架桥拓市”“强健组织”七项行动,为企业提供全周期“陪跑式”服务,构建营商环境新高地。
政策层面的有力支持,服务层面的贴心关怀,让民营企业在长沙这片土地上安心发展、茁壮成长。
江苏天钧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在2021年回湘建设新能源电池项目,短短3年内,便迅速成长为行业内的标杆性企业。2024年,该企业再次投资14条生产线,同时让配套供应链“组团”落户长沙,充分印证了长沙作为投资高地的吸引力。
依托全国首个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长沙打造出强大的“国际磁场”。13家世界500强企业纷至沓来,大泽湖畔“湘商总部基地”汇聚40余个研发项目。这里不仅是技术创新的高地,更是全球湘才的“归巢港湾”,吸引着无数怀揣梦想的人才在这里追逐未来。
湘商齐聚,情怀与商机互相碰撞,游子与故乡“双向奔赴”。一个个成功的案例,是长沙市工商联推动“湘商回归”的生动注脚。
站在“湘商新十年”的起点上,长沙市工商联深化“陪跑护航”行动,计划在三年内通过“成长赋能”“协同创新”等举措,培育百亿级民营企业集群,为长沙经济发展打造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