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节年为首,春节作为中国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是中华民族赓续相传的文化传统,也是各族人民精彩纷呈的民俗展现。2025年乙巳蛇年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在欢声笑语里落下帷幕,一场场精彩纷呈的“非遗”文化活动将“年味”烘托得愈发浓郁。临夏州税务局依托甘肃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充分发挥税收职能,释放政策“红利”,用不变的税务“初心”守护至臻的非遗“匠心”。
精准“滴灌” “守艺人”成为“受益人”
火树银花惊天地,流光溢彩庆蛇年。每年春节期间,在临夏州永靖县总是上演一场别开生面、绚烂多彩的“打铁花”民俗表演,“永靖王氏打铁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当生铁化成铁水后,身怀绝技的王氏铸造传承人们用“花棒”将熔化的铁水打上天空,铁水腾空一瞬间,顿时化作万千铁花冲破漆黑的夜空,点亮人们的希望与祝福,1600多度的铁花是中国非遗带给人们的极致浪漫。
永靖县王氏打铁花现场
“打花打花,越打越发。我们红红火火发展的背后,除了对‘非遗’文化的坚守,更离不开税务力量的支持,税务干部主动上门,详细了解传承现状,为我们解答劳务报酬相关税费问题,并针对性地开展税费优惠政策宣传辅导,为我们发展出谋划策,也正是他们的精细服务,拓展了我们的创作思路,鼓励我们让传统艺术迸发出时代风采。”永靖王氏打铁花非遗传承人王元吉高兴地说道。
为助力非遗文化传承与发扬,永靖县税务局针对非遗产业发展特点,构建“线上+线下”服务网络,通过“政策找人”实现税费服务“精准滴灌”,不断推动各项支持非遗产业发展的税惠政策落地落实,确保税收政策红利精准直达,让税惠春风滋润非遗文化土壤,使更多“守艺人”成为“受益人”。
守护“匠心” “旧技艺”拓出“新把式”
临夏,是一座用青砖雕刻的城市,更是一座砖雕艺术的博物馆。漫步于八坊十三巷街头,仿古建筑的门楼、影壁、墀头、墙垣、脊饰,以及普通的民间院落里,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砖雕,凝结着临夏人民的智慧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临夏砖雕,又名河州砖雕,素有“南有徽州,北有河州”之盛誉,既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又有浓郁的地域、民族特色。
临夏市东公馆砖雕葡萄攀援图
临夏市税务局围绕促进非遗文化发展,扎实推进网格服务,开展“问需求、破难题、促发展”走访行动,全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非遗特色、税务特色的“税助非遗”服务品牌,为砖雕企业“精准画像”,提供“一对一”“三送”服务:送政策、送服务、送辅导,及时解决难点堵点,鼓励引导更多聚集能力较强、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产业发展基础的砖雕项目走上产业化之路。
“国家的政策好,税务局的服务优,税务干部积极走进企业为我们讲解政策,教我们电子税务局申报,指导数电发票开具,帮助我们这些手艺人技艺焕发新生机。”临夏市青禾砖雕厂负责人刘玺说。
传承特色 “精细活”又增“新华彩”
一双手,落在黄土高原的褶皱里,掌心托举起民族文化的骄傲,指节蜷曲起弥久不衰的传承。这是临夏的手,是广河县剪纸艺人的手,是东乡县刺绣绣娘的手,是一双双将贫瘠揉成锦绣,把时光绣成永恒的魅力之手。
税务干部创作民族团结主题剪纸作品
就职于广河县税务局的马梅霞是最早接触和热爱剪纸艺术的税务干部,基于税务人精益求精的创作理念和精湛的剪纸手法,其剪纸作品多次在中非民遗剪纸、临夏文旅、广河文艺、广河文旅、广河剪纸传承中心、广河融媒等公众号上展出。
“广河剪纸传承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在市场推广与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不少困难。”说起剪纸艺术,她有自己的见解:“作为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近年来,经过我们不断地宣传,广河剪纸先后赴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进行展演,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东乡县税务局立足民族非遗刺绣产业传承发展,充分发挥东乡族税务干部会说东乡语这一特长,成立“双语服务”小分队,从少数民族纳税人税收宣传诉求“小切口”出发,更好解决民族纳税人缴费人因语言不通而引起的办税“难”题。
东乡非遗刺绣作品
“县税务局提供的‘双语’服务很贴心,让我们轻松掌握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也切实感受到了税务部门扶持非遗产业发展的决心。”东乡县土本土商贸有限公司法人马萧萧说。“2022年至今,我们累计享受税费优惠34.83万元,吸纳了100多名绣娘就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发展成当地初具规模的刺绣工艺车间。”(郭晓敏)
免责声明:本站刊登/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等于赞同其观点或论证其描述,不负责其真实性或有效性,相关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