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召开。会上,长沙市、益阳市、张家界市、岳阳市应急管理局分别围绕城市安全防范、防汛抗灾、森林防灭火、灾后重建工作作交流发言。现逐一推出,供各地交流互鉴、共促发展。今天推出长沙市典型经验《筑牢城市运行安全屏障 建设国家安全发展城市》,一起来看看。
长沙市聚焦国家安全发展城市建设,创新建立常态隐患查整机制,全面提升城市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安全守底工作获省政府大抓落实工作激励,长沙市被评为2024年度全省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优秀单位。该市有关城市运行安全做法入选2024年度省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典型经验。
一、健全常态查整机制
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长沙创新实施以“查整分离、逐月销号、联合督办”为核心的城市运行隐患常态查整机制。
明晰查整分工。聚焦十大重点领域,市直部门精准排查,属地政府逐一整改,累计排查交办隐患突破10万条,销号9.5万条,到期销号率100%。
推动高效运转。组建工作专班、编制工作手册,形成“一个方案、十项制度、五大流程”工作体系,建立隐患查找、交办督办、复核销号工作闭环。
强化执行落地。市安委办联合市政府督查室,按照“30%督排查、70%督整改”要求,每季度督查通报。依托“湘易办”信息系统,临期黄牌提醒、逾期红牌警告,隐患分类统计、全程跟踪、点对点提醒。
二、推进重点专项整治
消除重大风险隐患
按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安全守底行动总体部署,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攻坚。
治难点,打通“生命通道”,整治“两电”隐患,4012个小区配建充电设施,建成586个微型消防站,构建“5分钟灭火救援圈”。首创外籍货车“三见”(见人见车见货)管控和警医联动机制,交通事故伤亡人数连续五年下降。
破痛点,创新推出长沙市经营性自建房安全管理十条措施,11.48万栋经营性自建房“房屋安全明白卡”全安装。探索房屋定期体检制度,推进“绿色农房”建设。
攻卡点,全面推进瓶装液化气行业管理改革,全市成立统一配送公司,实现“三统一两规范”(统一配送车辆、统一配送人员着装、统一配送标识,规范销售价格、规范服务安检),经验得到全国推广。
三、加强灾害防御应对
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持续强化灾害防治体系,自然灾害应对有力有序。
靠前预警布防,搭建应急风险预警平台,建立气象水文整点预报、暴雨预警叫应和朝九晚八调度会商等机制,加强风险分析,精准叫应,前置人员力量装备物资。
及早补齐短板,出台森林防灭火、极端暴雨、防汛等规程与措施,建立气象水文整点预报等机制。谋划推进红旗渠改造等补短板项目20个。对易渍易涝点实施“一点一策一视频”管理,高标准建设城区堤防,圭塘河等中小河流纳入防洪统一管理。
高效应急处突,推行消防“三三制”(1/3力量备战救援、1/3力量开展训练、1/3力量排查防范)和基层应消联动模式,投资3亿元打造空中应急救援“湘江模式”。市应急指挥部在节假日、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应急联勤,2024年成功应对多轮极端天气。
四、智慧牵引科技赋能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坚持科技引领、数字赋能,积极推进应急管理部“久安”大模型推广试用。
筑牢安全生产防护网。建设城市运行安全智能管理系统,构建“1+3+N”智慧应急体系,推广“久安+Deepseek”大模型,打造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3类应用场景,接入市级气象、水文等N个平台。
守护城市运行生命线。五一商圈、岳麓山—橘子洲景区作为城市会客厅,按照“四强五清六化”思路(强消防、强治安、强应急、强市监;房屋、商户、广告牌、燃气、用电清理规范;体系化管控、精准化规整、智慧化支撑、常态化响应、场景化指引、共享化推进),组建30+30人的专职消防、公安队伍,升级“135”快反平台。地铁2号线实施大小交路运营模式,实现智能体系客流监测预警,实行客流峰值应急转运机制。
提升灾害防御硬实力。开展无人机自动巡检,小型水库雨水情、大坝安全监测设施、乡镇(街道)自动气象站实现全覆盖。利用AI、大数据等技术,为自动化、智能化防汛抗旱研判决策提供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