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湖南经济的“万鳞甲”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在电影《哪吒》中,龙族“集众力为一甲”打造了最坚硬的铠甲——万鳞甲,赋予三太子无坚不摧的力量。

在中国经济版图中,湖南处于长江经济带“龙腰”的位置,既保有传统产业的迭代基因,又在数字浪潮中长出新质生产力的科技肌理,湖南的上市公司、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如同湖南经济的“万鳞甲”,坚硬无比又锋芒锐利。

图片

截至2024年12月,湖南省146家上市公司中,7家上市公司市值超500亿,2家上市公司市值超1000亿,覆盖医药、新能源、机械制造等领域,有效地抵御经济周期波动。

蓝思科技用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6.74%诠释了“玻璃王国”的盈利韧性,爱尔眼科则以49.44%的毛利率成为医疗赛道的“吸金兽”,时代电气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162.56亿元营收撑起轨道交通的脊梁……

在长沙2024年公示的103家瞪羚企业中,麓邦光电以液晶纳米技术搭建行业天花板,小芒电商用国潮IP撬动Z世代消费,美迈科技更以“科技鞋履”之名两度登上胡润全球瞪羚榜,用50亿元GMV证明“中国制造≠廉价代工”……

这些企业平均年龄不足5岁,却以30%的营收增速狂奔,如同“跑得快、跳得高”的草原瞪羚,在细分领域撕开市场缺口。

图片

从街边奶茶店到估值高达200亿的茶颜悦色,从社区团购到估值过百亿的兴盛优选,湖南8家独角兽企业书写着“草根逆袭”的爽文剧本。

这些企业深谙“差异化生存法则”,文和友用怀旧场景重构餐饮逻辑,希迪智驾以矿区无人车避开乘用车红海,零食很忙用“下沉市场+极致性价比”对抗巨头围剿。

以上市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铸就的“万鳞甲”给了湖南经济强劲的创新力量。

图片

文和友

但深入审视这些力量,

我们还应看到——在湖南的上市企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较高,当受到新能源行业、大科技行业波动时,往往会暴露出产业链协同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

对比广东超800家、浙江超600家且多为科技、消费类企业的A股上市公司规模,湖南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行业门类上都有待丰富。

我们还应看到——与广东、浙江活跃的市场资本相比,湖南主要是政府资本主导,以2024年上半年为例,湖南省共有41家出资主体对外投资,共出资45笔,总认缴出资金额为65.99亿元。政府资金在湖南省出资结构中占据最多比例,以47亿的规模占总出资金额的71%。通过LP性质分析,国资出资占比超70%。

我们还应看到——长沙消费类独角兽占比过半,而北京人工智能、深圳硬科技独角兽占比过半。正如网友调侃:“湖南有网红,缺极客”。

对比北京125家、上海101家、深圳34家、杭州34家独角兽企业,长沙8家的数量仅为头部城市的零头。再放眼全国369家独角兽企业,以及超3.5万家瞪羚企业,湖南的占比还亟待赶追。

图片

如是,湖南的“万鳞甲”还有待锻造。

数据重铸产业链——在数字经济版图中,湖南正以“算力重器”劈开新赛道。三一重工通过数字仿真,让钢铁洪流与数据代码共振;蓝思科技官宣与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展开合作,重点在整机组装和关键零组件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中联重科的无人农机借力AI算法,在洞庭湖畔绘出“数字春耕图”。

未来,要进一步擦亮湖南这个算力地标,使之不仅成为中南地区的“数字心脏”,更应着力打造算力高地,创新产业链发展,支撑现代化新湖南建设。

图片

1月21日,蓝思科技与智元机器人公司在长沙举行了灵犀X1人形机器人套餐交付仪式,正式交付灵犀X1人形机器人相关产品。

文化赋能新经济——文和友的怀旧场景、茶颜悦色的国风美学、芒果超媒数字文创都是湖南经济发展的“隐藏副本”,发挥湖南“娱乐+”的基因孵化作用,促进娱乐与科技跨界交融,娱乐与文旅深度交融,催生虚拟现实演艺、智能互动综艺等创新业态。

资本“双螺旋”式注入——在科技创新企业的成长历程中,资本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政府资金和市场资金犹如“双螺旋结构”浇灌着科技企业的早期项目。

证监会日前发布的《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提出,引导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以“杭州六小龙”之一的宇树科技为例,主要的投资方既包括深创投、中网投、北京机器人产业基金、上海科创基金等一系列有政府、国企背景的投资公司,又包括源码资本、经纬创投、红杉中国、祥峰投资等一批风险投资公司,宇树科技就是在政府资本和市场资本共同孕育下才开出的璀璨科技新花。

反观江浙沪地区“民营经济自生长”模式,湖南需要找到资金投入“政府点火”与“市场添柴”的平衡点。

建设人才“引力场”——国以才立,业以才兴。近年来,湖南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如“人才政策22条”“乡村8条”“自贸区45条”“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和“高层次人才政策十条”等,这些政策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质的服务,为符合条件的个人自主创业、合伙创业和小微企业提供经济支持。

但湖南当前仍存在高层次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区域间人才结构与产业发展匹配度不高,灵活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与使用政策亟须构建等问题。

日前召开的湖南省教育大会要求,“深入推进高校布局和学科专业优化调整”,这也为湖南如何应对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教育如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

图片

毫无疑问,湖南已有经济发展的“万鳞甲”,这铠甲不单单是坚实的引领力量,更是孕育出美好未来的希望。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在中国经济版图上,湖南必将挺起“龙腰”,一手握着钢铁、工程机械的“工业重剑”,一手挥动着文娱、智能制造的“数字光刃”,风驰电掣、劈波斩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