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故事会精彩上演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故事会精彩上演。
“英歌舞”节目表演。
小“萌”狮。
文/图本报记者黄昶茜彭正阳通讯员甘芳芳林子坤
2月11日,正月十四,元宵佳节临近。在湖南省汨罗市长乐镇,拥有千年底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故事会,于长乐古镇盛大启幕。2600名表演者、200余台故事勾勒出一场绚烂多姿的地方文化盛宴,当天现场约6万名观众的如火热情,将这场民俗盛事推向了欢乐的巅峰。
上午9时许,小朋友们齐聚一处,准备集体化妆。8岁的黎衍桓脸上,关公脸妆容已然精致呈现。今年,已是他参演故事会的第三个年头。
早在四五岁时,黎衍桓就对踩高跷表现出浓厚兴趣。从最初的50厘米高跷,到如今的1.5米,小衍桓脚下的高跷高度逐年攀升。当父亲黎洪波拿来高跷,让他在表演前调整步态时,黎衍桓踩上高跷的瞬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我在家会踩高跷,在学校也踩,参加故事会更要踩。我就是特别喜欢踩高跷。站着的时候只能看到周围几个人,可踩着高跷,我能看到一大片人,感觉特别棒。”黎衍桓激动地说道。“孩子自己就特别想玩,我也对这事儿充满热爱。哪怕不记工时、不计报酬,我们也一定要把这事儿做好。这就是我们长乐人的精神,也是我们的非遗得以代代传承的关键所在。”父亲黎洪波十分自豪地说。
3岁演故事,5岁踩高跷,在长乐的年轻人中,参与故事会,一直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流行文化”。而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力量入驻,也让长乐抬阁故事会的传承越来越有活力。长乐抬阁故事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范兴透露:“长乐故事会今年参加演故事的人特别多,年轻人比例超过70%。
长乐抬阁故事会源于隋唐,盛于明清,由闹花灯演变而来,是一项集惊、奇、险、巧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今年是蛇年,长乐故事会准备了蛇王开道、许仙游湖等专属蛇年的故事庆祝新春,还特别设计了魔童降世、哪吒踩高跷等紧追热点、与时俱进的新故事。长乐街还演出了一场时下非常“出圈”的英歌舞,让观众在长乐也能实地感受岭南文化的蓬勃与热烈。
比拼是今年长乐故事会的大主题。上市街、下市街都各自使出了浑身解数。从数量看,上市街今年准备了70余台故事,其中5台新故事,总参与人数约1100人。下市街准备了150余台故事,其中6台新故事,总参与人数约1500人。但除了数量,比高矮、比创意、比新奇都是比拼的重要内容。不过最终的输赢并不是比拼的目的,而是为了进步,为了给这场千年不衰的文化盛宴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抬阁故事会不仅让本地居民爱不释手,更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在这场文化盛宴中久久沉醉。
岳阳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杨一久从1987年长乐故事会恢复便开始了记录。当时的杨一九只是从未听过长乐故事会,带着好奇心他便来到这个千年古镇。这一来,往后的每一次长乐故事会,杨一九都没有缺席过。杨一九说:“我感觉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且故事会扎的故事本身、那些道具车子,我们都看到它们的变化。1987年那会都是抬阁故事会,八仙座是抬着的,到后来慢慢地就有现代化的东西融入进去了,灯光、造型都不同了,都已经跟上了时代。”
同样,马先雨是从山东到长沙旅游时,听说汨罗长乐将会举行长乐故事会,便带着自己的父母特意赶过来,感受这个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以及这里浓浓的新春氛围。“进来之后感觉大家都非常热情友好,每个人都很高兴,非常乐于参与这个活动。能够感受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对文化的重视。”马先雨说。
来源:岳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