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 | 华容“梅花源”,古韵雅集上演唯美国风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 | 华容“梅花源”,古韵雅集上演唯美国风

图片

正月初七,立春的第二天,阳光灿烂。由市辞赋学会执行会长朱培高带领的辞赋学会一行,与由国家一级作家梅实带领的和天箫社一行及市、县文化艺术界人士共130多人,不约而同会合在万株寒梅绽放的华容县章华镇“梅花源”。辞赋高诵,洞箫横吹,演奏了一曲踏春访梅的交响曲。

梅花源里“状元梅”

“梅花源”的主人是吴时鸣和杨玉兰夫妇。已过花甲之年的老吴是林业部门的退休干部,在与林林总总的花木打交道的过程中,对梅花情有独钟,先是在城郊利用一小块荒地培植梅花,主要是腊梅、红梅、江梅等本地梅花品种。2009年,他结识了我国“梅花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先生,加入了中国花卉协会梅花分会。那些年,吴时鸣先后到武汉、南京、上海和无锡等名贵梅花产地参观学习并引进了一些优良品种。2011年,他开始筹资,在距县城6公里处的章华镇石伏社区承包了130多亩山地,取名“梅花源”。10多年来先后移植了50多个梅花品种:有从武汉梅园引进的早熟品种龙游梅、江南朱砂,南京梅园的中熟品种白须朱砂、玉碟梅等,上海的迟熟东方朱砂;他还乘车搭船从四川都江堰引进了琥珀蜡梅等。但被吴时鸣视为“镇源之宝”的还是本地品种“状元梅”。

原来,与“梅花源”山脉相连、仅距2公里的龙秀山下坐落着明代三百年湖南唯一的状元黎淳的故里。黎淳爱好梅花,一生写过几十首梅花诗,如“可怜翠月啼残月,只露江南半枝春”“凭仗彩毫传旧恨,水边离落一枝横”“晕影半窗横雪月,香魂万片晚风尘”等。黎淳回乡祭祖时在黎氏祠堂院内手植一株梅花,后古梅有枝分蘖流传到邻近的石伏山,现已近100年。此梅二月上中旬开单瓣白花,为梅花原始品种,微香,梅雨季结青色梅子果。黎淳植梅见于县志,又曾在与龙秀山山脉相连的石伏山(后称状元山)读过书。因此,吴时鸣决定围绕“状元梅”,做好梅文化与状元文化的文旅结合文章,开辟了状元花、状元道、状元山、状元林以及黎淳状元的咏梅石刻,并构筑了从秀才、举人、进士到状元须经过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道门槛的牌楼。

图片

据牌楼下的文字记载,黎淳是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24岁赴岳州府院试考取秀才。景泰七年(1456年)33岁赴省乡试考取为举人。天顺元年(1457年)34岁赴京会试考取进士。当年通过科举考试最后一道关卡、由皇帝主持的殿试钦点为状元。游客进入“梅花源”,既可踏春赏梅,又可享受穿状元服、坐状元轿、击状元鼓、敲状元锣的乐趣。

梅花丛中新“梅痴”

春节后连续几天时阴时雨,正月初七老天爷才露出笑脸。岳阳市辞赋学会由执行会长朱培高带队,余三定、黄军建、江哮等专家学者和60多名辞赋作者组成了“踏春赏梅”之旅,循着梅花的清香走进了“梅花源”。

岳阳是中国辞赋文化的发祥地。最早的辞赋大家屈原、宋玉、贾谊、边让等,均在岳阳留下了开山之作。而岳阳市辞赋学会是全国第一家成立的地市级辞赋专业组织,也是全国地市一级辞赋作者人数最多、辞赋作品成就最大的队伍。由岳阳市辞赋学会编纂的《百家辞赋颂岳阳》已完成初稿,朱培高先生的扛鼎之作《梅花源赋》自然入选。应吴时鸣盛情邀请,辞赋学会举办了这次以咏梅为主题的踏春赏梅文化活动,有朗诵《梅花源赋》、舞蹈《梅花赋》《红梅赞》和表达忠贞爱情的独唱歌曲《梅花泪》以及小提琴齐奏等。

图片

当然最受欢迎的还是由常平、刘丽等8位辞赋作者齐声朗诵的《梅花源赋》。一缕缕春风伴随着抑扬顿挫、清亮雄浑的声音在漫山遍野的梅花林中飘荡:“尔其观梅之色,万紫千红;赏梅之形,奇姿异彩。垂也、直也、虬也、蓬也、散也,五体皆全;红焉、绿焉、白焉、粉焉、黄焉,五色齐备。挟岭盈垄,飙扬蓬勃生机;映日蔽天,彰显雄瑰气派。绿萼梅呈君子之高节,美人梅显佳人之娇颜。朱砂梅殷红沁于骨里,宫粉梅艳胎夸于眉间。玉蝶而炫奇彩,垂枝而绽妙丹。虎蹄恰如虎踞,龙游宛若龙蟠。暗香浮动而霜禽属意,疏影横斜而夜月增妍。尤怜早花之惊节,更讶春光之遗寒……”

全篇近七百字,字字珠玑,既概括了“梅花源”的由来,描写了梅花的千姿百态和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又颂扬了“梅痴”吴时鸣爱梅、品梅、植梅、护梅和筚路蓝缕、艰辛创园的赤子之心。

图片

随后,辞赋作者们游览了“梅花源”半山腰的“五福亭”,梅开五瓣,又称“五福”。五福亭左侧则是象征五瓣梅花的花苞石雕,围绕“花苞”的是五块状如花瓣的花岗岩石块,石块上分别刻着黎淳状元的梅花诗。同行的辞赋家、诗人们兴致勃勃,有的当场赋诗作词。江海永先生的《水调歌头》称:“欲折寄江北,春信已盈囊。”

洞箫流淌爱梅情

着一身汉服,持一管洞箫,年届古稀仍神采焕然的梅实也与和天箫社箫友以及查宜领队的太极拳拳友一道早早从岳阳出发来到了芬香四溢的“梅花源”。

梅花与琴箫有着不解之缘。

图片

稍通音律的人都熟悉“梅花三弄”这支琴、箫古曲。特别是琼瑶剧《梅花烙》的插曲更使“梅花三弄”家喻户晓。在古色古香的“报春亭”内,箫友们的箫声如丝如缕,伴随着梅花的清香撩动着人们的心弦。梅实、林辉一行中的大多数人已是第二次来“梅花源”了。去年元宵节后,他们就应源主的邀请来过“梅花源”。那天尽管下着雨,但梅实他们仍被眼前满山遍野的梅花惊呆了。箫友们兴致勃勃地“雨中访梅”,细雨稍停,他们持箫而奏,一曲“梅花三弄”把吴时鸣吹得如痴如醉,预约梅实他们今年早一些来。那次,梅实还特地把“梅痴”的绰号送给了一生以梅为伴的吴时鸣。

受梅实影响,他的老搭档查宜先生也把他的太极拳队带来了。举办《三嘴策岳阳》节目时,他们就有密切合作,踏春访梅自然呼之即来。伴随着洞箫婉转悠扬的旋律,太极拳友们一边吐纳芬芳沁脾的梅香,一边伸拳舒腿,移步芳庭,宛若仙境。

图片

岳阳、华容两地都来了不少文人墨客,不少是诗联辞赋的高手。“春在百千花卉上,恩同第一甲科荣”,这是黎淳咏梅的诗句。吴时鸣正将他的“梅花源”打造成为“湖南省首家状元文化网红打卡点”,有文化人士的助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明日的“梅花源”将成为岳阳文化旅游业一张新的名片而独领风骚。

来源:岳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