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上午,雨花区启动全市首个危房拆除重建全过程代建项目,预计新房将于2025年7月建成交付。
24户居民自掏腰包建新房
雨花区侯家塘街道湘农桥社区二区9栋始建于1975年,已经有50年“楼龄”,共有24户居民。房屋产权总面积约2233平方米,为4层多孔板建材砖混结构。因建成年代久远,存在外墙渗水、砖体裸露、地基下沉,楼板开裂等安全隐患。经专业机构检测,鉴定结果为C级危房,全体居民住户提心吊胆,强烈期盼拆除重建。
危房拆除前。
戎宪鸣作为居民住户代表,找到雨花区人居环境局进行咨询,提出能否按政策申请危房重建奖补资金。他得知可以采取“自筹为主、政府补贴”的模式进行危房拆除重建改造,并根据相关政策,按改造方式、房屋类型、原产权面积,政府可适当给予一定的财政奖补,新房建设成本每平方米约3056元,政府补贴每平方米1050元,居民只需出资每平方米约2006元,就可以实现“四原”(原址、原面积、原高度、原使用性质)重建。于是,该住户回去后马上在业主群发信息,征求邻居们的意见。没想到,大伙意见十分坚决,一致同意出资进行房屋拆除重建。
房屋面积不一样,如何出钱?资金谁保管最放心?有人资金一下筹不到怎么办?24户居民都认为房屋重建是好事,但这些问题却让不少人犯起了嘀咕。戎宪鸣自告奋勇担任“总管”角色,在侯家塘街道和湘农桥社区的介入指导下,就房屋重建计划安排,每户出资金额、资金收集保管使用等事项,组织全体业主多次召开议事会,反复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遵循居民自治原则,通过民主表决,大伙推选了戎宪鸣、周伟、魏朝晖、莫晓劲、言昶5位居民代表作为危房重建业委会成员,指导大伙沟通协商,敲定重建细节,遴选施工单位,设立专项资金账户,确保民主监督,让每一个环节都公开透明,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同时,社区工作人员组织5名居民代表,轮番前往对改造细节持不同意见的业主家里做工作,消除大家对“自掏腰包、自拆自建”的后顾之忧,介绍新房的区域优势、设计理念、户型楼层、配套设施。
最终,全体居民住户在2024年5月份签字同意采取“四原”方式(原址、原面积、原高度、原使用性质)对房屋进行拆除重建。之后,居民通过自主询价和反复对比,最终选择委托驻湘央企中铁城建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来进行危房改造全过程代建服务。该处危房完成工程报批手续后,于2024年11月23日拆除倒地。
危房拆除重建全过程代建服务
雨花区在全市创新性的实施危房拆除重建全过程代建代办服务,具体由中铁城建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从新房户型方案设计、建设施工、工程监理、报批报建手续代办、居民搬迁志愿服务、再到后续的房屋拆除倒地、房屋竣工验收交付、新房产权办理、协助申领奖补资金等,为居民住户量身定制了27项“打包式”便民服务解决方案,大大缩短了房屋产权人办理上述具体事务的流程和时间,解决了大伙的后顾之忧。
新房效果图。
据了解,危房拆除重建后,新房参照以前的户型设计分为82平方米和112平方米两种户型,建设过程中将采用绿色建造技术和环保设备材料,混凝土结构板与基础梁将一次浇筑成型。同时,首层楼板采用防水涂料防潮层设计,有效防止水分渗透,减少因潮湿引起的墙体开裂、剥落等问题,延长房屋使用寿命;屋面结构采用“闷顶+坡屋面”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一定程度上能起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提高居住舒适度。另外,考虑到房屋业主年龄偏大,设计方案融入适老化设计内容,进一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品质。
居民代表戎宪鸣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他告诉花花,“现在的政策是真的好,政府给予危房拆除重建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让我们少花钱就可以住新房”。在房屋拆除重建过程中,雨花区人居环境局对改造方式确定、资金奖补申领、居民共管账户设置使用等方面给与了细致专业的指导;区资规分局、区住建局等部门为房屋重建报批开辟了绿色通道,简化了审批流程,缩短了审批时限,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驻湘央企中铁城建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主动配合业主需求,积极参与危房改造重建,提供全过程专业代建代办服务,充分展现了央企的专业水准和责任担当。
“小区周边设有图文展板介绍,让我们可以了解项目具体信息。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筑材料、入户门等均由业主自主参与选择,真正实现了自筹自拆自建,业主满意度大幅提升”。居民莫晓劲为之点赞。
中铁城建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二区9栋重建项目负责人刘威表示,公司充分考虑业主需求,优化户型设计,完善建筑功能,提升用户的居住体验。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将严格把控项目进度,整合优势资源,落实项目精细化管理,全程控制噪声、扬尘,降低施工过程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如期实现项目交付,全力打造精品工程。
城市危房改造,既关乎民生福祉,又牵动城市发展。雨花区人居环境局聚力聚焦“项目大会战,产业大提升”,创新实施政府补贴、居民出资、市场运作的多元化危房改造路径,联动一批央企、国企提供危房拆除重建代建代办全过程服务,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改造时间,方便了居民群众,为长沙的城市危房改造提供了新模式、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