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烟花里的“天下大同”梦
湖南
湖南 > 湖南商讯 > 正文

春节申遗成功,烟花里的“天下大同”梦

一场跨越三地的新春狂欢

在中国人的时间轴里,春节是一年中最温暖的团聚时刻,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而2025年的春节,尤为特殊——这是春节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的第一个春节,带着新的荣耀与期待,登上世界舞台。

烟花照亮夜空,三地共赴新春之约

除夕当晚八点,江西万载古城一改白天的静谧,被此起彼伏的“申遗成功 天下大同”呼喊声唤醒。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中,一场以“申遗成功 天下大同”为主题的烟花秀,如夜空中盛开的繁花,瞬间点亮了整个古城的上空。这座全球独一无二的烟花主题古城,用这样热烈又浪漫的方式,开启了庆祝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新春。

在千里之外的广东龙门烟花主题乐园和海南博鳌东屿岛,同样的烟花盛宴也在上演。烟花在不同的城市上空绽放,却有着相同的主题,相同的祝福,将三地的人们紧紧相连。据了解,这场集主题烟花秀与沉浸式场景互动于一体的活动,将从除夕一直持续到2月12日元宵节,预计总场次达40场,现场观众已突破50万人次。而借助直播的力量,亿万人将在屏幕前,伴随着“申遗成功 天下大同”的呼告,共同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从传统制造到文化产业:烟花人的十年蝶变

“我们不甘心烟花产业一直停留在传统制造业的框架里,它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场烟花秀的总策划曾鸣说。 在他们十年努力下,烟花产业从大众眼中那个落后、陈旧的制造业,逐渐转型为充满创意与活力的文化产业。但曾鸣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与新质生产力的无限可能相比,我们现在所做的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他憧憬着这一次,希望能将春节申遗成功这个特殊时刻,与最具表现力的烟花深度融合,借助无人机、激光投射、天幕投影等低空技术,打造出一个能让全球共享的低空新图腾。

曾鸣还提到,烟花其实是低空经济的“元老”,随着低空技术的不断发展,烟花将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表演形式,而是成为一种全新的低空媒介,承载着新的叙事和内容,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天下大同”的时代解读:从世界到天下的跨越

当被问及“申遗成功”与“天下大同”的关联,以及“天下”与“世界”的区别时,曾鸣谈了自己的理解。 “中国式现代化,让我们有可能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观,回归到东方哲学的天下观,从当代的视角去思考和表达。与‘世界’相比,‘天下’更具中国性和未来性。”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未来发展道路的探索。

烟花,作为一种需要人们仰望天空才能欣赏的艺术形式,天然具有“天下性”。随着无人机等低空新技术的出现,烟花成为了表达“天下”这一古老概念全新内涵的理想载体。它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将人们紧密相连。

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小康”之后是“大同”,“中国”之后是“天下”。中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后,又在2024年年底成功跨越人均GDP 1.25万美元的高收入国家基线,正式迈向“大同阶段”。

而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推进,“天下大同”这一古老的中国追求,正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 春节申遗成功,意味着春节不再仅仅是中国人的节日,而是成为了全球与中华文明同心者共享的文化盛宴,这也是从“世界”走向“天下”的重要一步。

创新与协作:打造烟花的天空商标与情绪资本

为了让“天下大同”的情感在观众心中产生强烈共鸣,曾鸣带领团队开展了大量跨媒体、跨文化的创新协作。在活动现场,从工厂里别具一格的烟花造像,到夜空中如梦如幻的无人机表演;从古城中老人的方言祝福,到孩童天真的笑声;从沙漠中的黄沙书写,到雪山上的创意画面;从荧光棒上的字样文案,到主持人的激情领唱,每一个元素都围绕着“申遗成功 天下大同”这一主题,共同编织出一场充满温情与感动的新春盛宴。

曾鸣表示,庆祝春节申遗成功只是他们探索烟花文旅创新的一个起点。未来,他们将继续在不同的文明、人群和场域中,探索烟花文旅的更多表达形式,打造“天空商标 情绪资本”,与更多的伙伴携手,共同构建新质生产力统一战线,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书写属于烟花产业的新篇章。

在这个特殊的春节,烟花不仅仅是一种庆祝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它带着“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照亮了人们的新春,也照亮了未来的道路。

免责声明:本站刊登/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等于赞同其观点或论证其描述,不负责其真实性或有效性,相关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