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湘江新区全力跑好开年“第一棒”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5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湘江新区全力跑好开年“第一棒”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晗

2月6日,正月初九,长沙春寒料峭,湖南湘江新区中联数智园内热潮涌动。

随着“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推进长沙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吹响,全市23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87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25.9亿元。

2月6日,长沙235个重大项目在湖南湘江新区集中开工。

2月6日,长沙235个重大项目在湖南湘江新区集中开工。

作为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以直属区“53个项目、277.1亿元投资、114亿元年度计划”的硬核数据,率先开启了新一轮拼经济的“竞速跑”。

产业提质,从“制造重镇”到“智造引擎”

翻开湘江新区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清单,25个制造业项目占据近半壁江山,指向一个清晰的信号:产业升级正从“单点突破”转向“生态重构”。

龙头项目引领,中联数智园堪称其中标杆。1500亩土地上,投资额超50亿元,履带式起重机、新能源部件、智能农机等9大板块同步建设,预计带动5572个就业岗位与269亿元年产值,一条从研发到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势如破竹。

中联智慧产业城园区一角。

中联智慧产业城园区一角。

小项目勾画创新大场景。视比特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阳光电力机器人智能产业园等项目,聚焦“AI+制造”“机器人+电力”等跨界融合,试图打破传统产业的边界。

新兴产业同样锋芒毕露。湖南光琇未来医疗产业园以基因检测、肿瘤防治为切口,打造医疗健康创新高地;湘江智能网联产业服务中心则剑指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聚合研发、展示、服务全链条……

数据显示,湘江新区新开工产业项目平均投资强度超过5亿元,其中7成涉及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蓬勃发展的湖南湘江新区日新月异。

蓬勃发展的湖南湘江新区日新月异。

民生筑基,一座“国字号”新城的温度与速度

走过九载春秋,湘江新区始终在拼经济的同时,将“人的尺度”嵌入发展逻辑。

记者梳理发现,本次开工项目中,28个为政府投资项目,超半数直击民生痛点。

延风公园停车场,将新增665个车位,破解城市“停车难”;天顶城中村改造安置房,313户居民将受益,配建商业、车库重塑社区生态;木棉小学,规划48个班级,让“家门口的好学校”触手可及……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首开区安置房项目也在此次破土动工,建筑面积超20万平方米的安居工程与产业园同步建设。

湖南智能网联产业服务中心项目效果图。

湖南智能网联产业服务中心项目效果图。

当别处还在争论“先产还是先城”时,湘江新区已经用“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给出了答案。

向新而行,5000亿项目谋定全年

站在2025年的门槛,湘江新区的雄心不止于当下。记者了解到,今年,其直属区共铺排项目969个,总投资规模达5000亿元。

从工程机械到生物医药,从新材料到电子技术,项目集群不仅体量庞大,更以产业链思维精准“卡位”。

每一个宏大布局的背后,往往都暗含着发展的主线。从湘江新区(岳麓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可见一斑。

——向“新质生产力”要动能。塑造产业集群优势,筑牢产业平台支撑,推进产业深度融合。

——向“科技创新”要活力。做强科创平台硬实力,激发高校院所源动力,提升企业创新竞争力,增强科创人才吸引力。

——向“改革开放”要效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对外开放格局。

……

开局映照全局,起跑决定后程。湘江新区正以“开局即冲刺”的姿态,拉满弓、绷紧弦、铆足劲,全力将重大项目的“加速度”转化为经济进位的“高质量”。

当挖机挥动铁臂,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土地上的轰鸣,更是一个国家级新区对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