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张”春节圈粉不止于颜值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国际张”春节圈粉不止于颜值

今年湖南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张家界武陵源区长吴俞萍在接受红网国际传播中心采访时,因一口流利的英语而成了“国际网红”。

相关视频在X平台(原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多个平台的流量超过20万+。

有网友跟评说,“国际张”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作为“具象”的张家界,给大家的印象,一直是“颜值”很高。

但这个蛇年春节,“国际张”圈粉,主拼的不是颜值,而是才华。

入境游的“爆点”

1月11日的湖南入境旅游发展新闻发布会透露,张家界2024年接待入境游客超183万人次,同比增长166.3%。

这么高的增长率,可以用“爆发”来形容。

还有,张家界2024年口岸出入境53.2万人次,稳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入境游客源地达到184个国家和地区,比过去的最高峰增加50个。

入境游的加持,带动全市全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9.5%、10%。

在提振消费的大背景下,正如湖南文旅战线“老兵”高扬先几天前接受观潮君采访时所建议的,拉动外来消费,培育新的增长点。外来消费,主要是外来游客消费。

当下,不仅张家界正在发力入境游,整个湖南,也将2025年定位为入境旅游发展年。

2024年12月17日,我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扩大到湖南。这个政策“红利”,将有助于张家界“国际化”的浓度进一步走高。

用行业的话说,“无传播不旅游”。“国际张”巧借“外”人之口,传播面愈发宽广。

一份关于2024年来YouTube平台上中国城市视频发布数与播放量榜单显示,张家界凭借其山水和文化底蕴,位列榜单第三。

2025年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非遗无疑将成为春节期间最吸睛的亮点。

进入元月份,随着中国年味之旅·张家界站活动开展,以及首批入境游客欢迎仪式举行,“国际张”的热度再次上涨。

临近蛇年春节,张家界吸引游客的,不仅有“颜值”,还有深厚的“文化家底”。

当老外遇上“土家年”

就在上个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海外账号,转发了张家界城市国际形象宣传片《我的家,你的世界》,并附言:一方家乡,一方梦乡,我们心中的乌托邦。

能让张家界成为“心中乌托邦”的,不仅是三千奇峰美景,也包括当地的特色文化。

张家界虽然建市时间不长,但这片土地上却孕育出了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4项。

从今年春节的安排来看,张家界非遗主题的活动着实不少,既有张家界阳戏、舞龙舞狮等非遗展演;又有打糍粑、推豆腐、灌香肠等家庭亲子手作活动。

图片

▲精彩的舞狮表演。(除另有标注外,图片均由张潘拍摄)

游客还可以走进张家界元宵灯会非遗民俗巡游,近距离感受浓浓节庆氛围……可以说,这是一场场具有本土特色、内容丰富多元、亮点纷呈的文化盛会。

从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张家界开启了多个过“土家年”迎新春活动,让来自韩国、西班牙、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地的国际友人,沉浸式感受中国的传统“年味儿”。

“土家年”还针对不同的游客,有不同的活动。

比如,在七十二奇楼举办的长桌宴、小年夜篝火晚会,重点面向东南亚的游客。

还比如,在大庸桥街道举行的打年糕活动和舞台表演节目,则重点面向韩国游客。

西班牙小伙子Jens带着母亲,专程来到张家界,体验中国年俗文化。他告诉观潮君:“我一直对中国文化很着迷,这次带妈妈来,就是想让她也感受一下中国新年的独特魅力。”

图片

▲外国游客体验美食长桌宴。

在张家界远方的家“土家年”活动现场,欣赏完精彩的舞龙舞狮表演后,几位俄罗斯游客兴奋地模仿着表演者的姿势。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游客,则对张家界的美食点赞:“我们喜欢品尝各种美食,这里的美食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

图片

▲海内外游客在张家界同吃土家合拢宴。

作为3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张家界也是名副其实的“节庆大户”,年味的序幕从年俗节庆活动中拉开。

杀年猪节、过赶年、慈利“二端午”龙舟赛……这个春节,去一趟热闹喜庆的年味市集,尝一碗地道美味的葛根粉,看一次独具特色的“板板龙灯”表演,热情的张家界人已发出“邀请函”。

张家界不止于山水

2024年“中国游”成为热门搜索词条,相关浏览量在国际互联网突破10亿,外国人入境达6488.2万人次。

这股热度正在持续。携程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中国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0%。

随着240小时免签政策红利的释放,对于以张家界为代表的旅游城市而言,如何拥抱这一巨大的增量市场,确实值得思考。

大道理不如小情绪。

日前,韩国游客Lee Ju-yeon在新华网New China TV YouTube发布的视频里介绍,“只需要一部手机和一本护照,便可以畅游张家界”,在评论区引发海外游客热烈讨论。

对于旅游城市来说,在面对日益增长的文旅市场时,其实,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游客。

图片

▲张家界土家拦门迎宾礼迎接海内外游客。

比如,哈尔滨当初如果只想着利用冰雪的天赋异禀,就算规划100个冰雪大世界,恐怕也很难流量冲顶。真正让其出圈的,是怕游客滑倒,把整个城市的台阶铺上地毯,而怕本地人走不惯,所以有一侧不铺地毯。

一切从人性出发,从情绪价值出发,才是哈尔滨冰雪热出新高度的原因。

观潮君注意到,连日来,张家界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通过开足查验通道,缩短旅客通关时间;位于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的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随时提供外币兑换、账户开立服务;全市37个等级景区等重要涉旅场所,实现中、英、韩文标识标牌全覆盖……

从支付到通信、交通等方面,设身处地为游客提供便利化服务,再到此次“土家年”非遗系列活动,无疑是拉升情绪价值的重要方式。

张家界从“颜值”赛道转型,与其说是在拼“才华”,不如说是愈发意识到,文旅产业的发展,最终要回归四个字:以人为本。

人才,是走向国际化的后劲。

面对入境游的快速增长,不少地方在硬件设施和服务机制上或许能够很快进行调整、完善,但真正对接国际化市场的关键,还是人。

比如,在这一轮入境游火热的同时,张家界发现现有的人才储备存在缺口。

“当前入境旅游恢复迅速,但满足市场发展的优秀入境导游人才缺口较大。”张家界旅游业内人士表示,从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估计外语导游缺口大约在500人左右。

图片

▲2024年7月25日,张家界武陵源区文旅行业一线工作人员外语口语技能培训班开班。(图源:武陵源区融媒体中心)

张家界正通过“订单式”培养,如定向签约、定向服务等方式,扩大外语导游人才的培养规模。

从更加长远的视角来看,导游只是这个人才群体的一部分。要在国际市场中打拼,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产品创意策划、市场营销、品牌宣推人才等,都应该成为当地酝酿的后劲。

文化,是比山水更美的风景。

张家界的奇山异水固然是天下一绝,但再美的静态风景,都可能无法回避审美疲劳的现实,以及后起之秀的分流。

“国际张”已经出圈多年,目前仍处在增长曲线上。随着互联网弥合空间距离和信息鸿沟,以及各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不排除会出现类似张家界的“竞争对手”,“国际张”的神秘性和独特性或将面临挑战。

图片

▲七十二奇楼景点。(李金宜/供图)

因此,即便是“国际张”,也需要思考如何通过创造内容品牌,来制造差异,从静态走向动态。事实上,张家界这么多年来一直创新创意频出,并没有睡在大自然赏的“金饭碗”里。

而创新中,内容品牌创造的核心就是文化,因为每一种地方文化都因其诞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天然具有差异性。

文化内容借助空间发挥独特张力,让游客实现自我的内心填补,才会让旅行更有魅力,也会让景区更有引力。

正如张家界宣传片《我的家,你的世界》所说,“你独一无二,自有风采”,看得见的风景不是最重要的,看不见的精神互动才是最重要的。而这种与游客的精神互动,物理景观很难做到,只有富含文化元素的内容产品,才是真正的“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