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强调,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牢记殷殷嘱托,把握新机遇、展现新担当,雨花区以圭塘河为主轴,以文化为灵魂,以绿色为底色,以“八大公园“为载体,充分挖掘区域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空间价值,积极探索推进集产业、生态、文化、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公园”体系建设,让圭塘河“人民公园”成为城市发展的亮丽名片,走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打造圭塘河新时代文明实践带。
厚植生态本底,绘就自然画卷
——打造“生态景观公园”
雨花区生态资源富集,坐拥长沙绿心的三分之二,是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的核心区。圭塘河、浏阳河等水系纵横,石燕湖、羽燕湖等星罗棋布、景色宜人,省植物园专类园区众多、四季植被繁茂。圭塘河源头石燕湖素有“湖南九寨、人间瑶池”美誉,河流水质稳定达III类标准,治理成果斐然,荣获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美丽河流两项国家级生态殊荣。以“一河两岸”思路,融合“公园城市”“海绵城市”理念,推动“三生融合、三态协同”,构建城市生态景观新格局,绘就市民幸福生活新画卷。
盘活老旧厂房,传承工业记忆
——打造“工业遗址公园”
雨花区曾是长沙老工业基地集聚区,留下诸多工业遗产。盘活闲置厂房,雨花高起点规划、高品味设计、高能量推动工业遗址公园建设。长沙鼓风机厂老厂区作为长沙树木岭工业区唯一的大厂遗址,是长沙工业文明的根和魂。左家塘233厂变身“飞碟营地”,融合首店、网红、夜经济元素。长沙市纺织机械厂蝶化为“爱民里摩登花园街区”,拆改结合打造特色文旅消费场景。长沙阀门厂建设为“红花坡文体品质生活园”,集多种文体运动项目于一体。老工业厂区已成为展示工业文化、延续城市文脉、培育文旅消费新空间的重要载体。
深耕汉字艺术,传播中华文化
——打造“汉字艺术公园”
湖南省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是集教育研究、展览交流、征集收藏服务于一体的汉字艺术主题博物馆,是“走出去”“引进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平台,2024年8月,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博物馆持续创新研发汉字美育课程体系,面向众多国际机构和人士开展“一个字让你爱上中国”主题活动2000余场,在海外举办展览交流活动58场,获国家五部委授予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等50多项资质荣誉。以宋旦为根基,打造汉字艺术公园,以汉字为载体,挖掘展现圭塘河流域深厚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搭建普法平台,弘扬宪法精神
——打造“法治文化公园”
圭塘河宪法公园由省、市、区共建,由市民广场区、宪法宣誓仪式区、宪法宣传教育展示区、法治实践互动区四部分构成,兼具政治性与休闲性,是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宪法主题公园。园内标志立柱寓意“五四宪法”,“法润清潭”体现海绵城市理念。宪法宣传教育展示区整体展示中国全面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实践。法治实践互动区“模拟法庭”带来沉浸式体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提供专业服务。宪法宣誓广场庄严神圣,已成为湖南法治文化新地标。
建设书香雨花,滋养精神家园
——打造“全民阅读公园”
圭塘河畔好读书。雨花非遗书院藏书3万册,沉浸式体验木艺、剪纸等传统文化,古朴而典雅。圭塘河畔和+共享图书馆,6.1万册书籍任君品读,临窗远眺羽燕湖,书香与自然相融。溪悦荟乐之书店美学设计独具特色,满足不同读者需求,“最美阅读空间”实至名归。德思勤24小时书店昼夜不打烊,3200平方米文化空间提供全方位、全时段文化盛宴。长沙图书馆金屏分馆是乡村中的书香绿洲,花香、草香与书香交织,宁静而致远。雨花区特色书店林立,免费阅读阵地遍地开花,以文化滋养心灵,打造市民精神栖息地。
弘扬好人文化,培育时代新风
——打造“好人文化公园”
燕子岭公园为圭塘河畔重要人文景点,以园区公共资源为依托,谋划建设集展览展示、艺术普及、休闲旅游、好人文化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好人文化公园,篇章布局、优化导引,展示好人事迹,彰显“好人之城”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集名家工作室、公益课堂、研学基地、市民文化休闲中心于一体的刘金铎艺术馆,举办非遗瓷刻艺术节、主题展览、传统文化表演、中小学研学实践等系列活动,建设全市示范研学基地,打造“文化+旅游”标杆项目,融入雨花“一芯两带”文旅产业规划布局。
传承民族技艺,绽放非遗光彩
——打造“非遗生态公园”
湖南雨花非遗馆是融合教育、旅游、展览、演艺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发展平台,聚集非遗项目300余个、手艺人200余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非遗聚集区之一和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民营非遗展览馆之一。以湖南雨花非遗馆为基础,建设一个兼具文创研发、展示展销、研学体验、休闲购物等多功能大型综合体,吸引全国各地非遗手艺人、非遗项目、非遗研发者、非遗企业汇聚于此。通过引进一批成熟型非遗企业,打造一批优质非遗大师工作室,引导一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发一批特色非遗文创产品,打造全国性非遗集聚传承发展的非遗生态公园。
深化中非合作,促进文化交融
——打造“国际文化交流公园”
中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特色产业园位于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内,涵盖53个非洲国家的展销,围绕“认识神秘非洲、体验非洲文化、走进中非贸易、中非湘约共赢”四大体系,打造“文化探索、手工创作、互动体验、自主探究”四种不同类型的20多个精品课程,定期邀请非洲留学生互动交流,以学习非洲传统舞蹈、音乐、美术,利用VR技术沉浸式感受非洲风土人情等形式,了解非洲历史文化,拓展中非人文交流,打造研学实践基地。中非“湘”约、美美与共,不仅是经贸交流,更是文化与梦想的美丽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