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易鹰、汪涵:推动形成“长沙简牍”世界级文化品牌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省政协委员易鹰、汪涵:推动形成“长沙简牍”世界级文化品牌

图片

图片

从左至右分别为汪涵委员、易鹰委员。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行 摄

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将迎来考古发现30周年。1月13日,湖南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省政协委员易鹰、汪涵共同建议以长沙简牍博物馆为文化轴心,联动周边天心阁及明古城墙,提质改造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全球知名简牍文化综合体验中心。

长沙持续努力讲好中国简牍故事

湖南是学界公认的简牍大省,又以长沙为最,长沙出土简牍数量最多、时间跨度最大、序列最完整,总数超10万件(约占全国三分之一),横贯战国、秦汉、三国、晋等完整朝代,至今还有零星简牍不断在长沙老城区出土。近三十年来,长沙已完成10万余枚走马楼吴简、西汉简的科技保护和释文工作,饱水简牍保护经验在全国推广。

长沙是中国简牍文化之都,全国首屈一指的简牍核心阵地。长沙简牍博物馆为全国首家简牍类专题博物馆,2017年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年接待观众近100万人次,综合排名在全国204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居第25位。

简牍不简、冷门不冷、绝学不绝。易鹰介绍,以长沙简牍博物馆为中心,长沙一直在努力讲好中国简牍故事,不断提升简牍文物的利用和“活化”水平,构建多元化传播矩阵,打造系列品牌,长沙简博推出的“听见简牍”“简牍里的中国精神”“竹木载文明”以及原创展“大道至简——简牍里的中国精神主题展”等均在全国文博界具有一定声望。

与此同时,近年来,长沙简牍博物馆开展了系列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东京成立了吴简研究会,日本东京大学、韩国汉城大学、庆北大学的学者定期到长沙观摩简牍。举办了三次大型国际简牍学术研讨会,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但值得注意的是,长沙简牍博物馆在基础设施建设、专技人员配备、数字化开发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长沙简博内以简牍实物展示为主,展览缺乏创新,观赏性、解读性、趣味性较弱。长沙简博的主体建筑已有22年,设施老化,功能不全。与此同时,长沙简博数字化建设稍显滞后,传播能力弱,受经费、人才等因素影响,缺乏传播能力建设整理整体策划,数字化程度不够,长沙简牍这一重大宝贝一直藏在深闺,未能“焐”热,未形成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

擦亮长沙简牍世界级文化品牌

“需要以更高视野、更大手笔擦亮长沙简牍世界级文化品牌!”易鹰、汪涵建议,以长沙简牍博物馆改造为契机,联动周边天心阁及明古城墙、白沙古井等历史文化元素,打造具有鲜明简牍文化特色的长沙历史文化街区,构建“三国长沙生活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建议由省级层面统筹,打破地域边界,突破单位壁垒,归集简牍资源,将湖南简牍中心落户长沙简牍博物馆。同时,积极策划“简‘书’中国·牍好东方”、“简‘印’中国·牍好东方”、“简‘诵’中国·牍好东方”等系列主题活动,推动形成以简牍为特色的世界级文化品牌。

“特别是要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探索数字科技运用,建设国家级文物保护实验室,打造长沙简牍元宇宙体验空间。”易鹰、汪涵建议打造南方简牍保护国家级实验室,支持申请简牍、竹木类文物保护修复国家级资质。通过“长沙简牍”深层次、多元化阐述“文字”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综合价值,推动简牍保护国际化协作研究与活化利用工作。

此外,建设简牍数字基因库,探索智慧博物馆建设,提取简牍中历史故事、趣味话题等,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同时,开发智慧导览系统打造长沙简牍元宇宙体验空间。一方面,建设线下 “文化+科技+城市”的文化地标,积极争取成为国家、省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示范单位。另一方面,线上文化出海,打造文化元宇宙空间,应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NFT资产发布与运营、IP授权、异业合作等多种运营方式,提升简牍文化的“自造血能力”,真正做到文化复兴与价值回归的正向内循环。

为进一步扩大长沙简牍在海外的影响力,易鹰、汪涵建议邀请国际化合作团队以“东方文字、人类文明”为定位,拍摄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语言的系列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