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存量、拓增量、提质量 湖南全力推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稳存量、拓增量、提质量 湖南全力推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省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249.9万人,超年度目标任务17.4万人;

全省发放脱贫人口就业创业服务补助、人社部门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帮扶补贴超13亿元;

全省共开展脱贫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23万次,培育乡村工匠3.6万人,认定劳务品牌183个……

年初,人社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召开全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为各地做出部署、提出考题。全年收官在即,翻开专属于湖南的这份答卷:各级各相关部门坚持把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全力以赴稳存量、拓增量、提质量,守住了不因失业导致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成效。

就业帮扶结硕果,涓涓暖流润三湘。

高位推动 靶向施策建机制

就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做好就业帮扶工作,关系群众冷暖,关系民生底线。

自2021年起,结合每年度工作实际,省人社厅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先后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精准、协同发力,建立健全稳岗就业长效机制,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实支撑。

扎实推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走深走实。省人社厅成立“人社领域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强化责任落实,统筹推进就业帮扶、社保帮扶、人事人才帮扶、驻村帮扶等重点工作,切实提升帮扶实效。

有力举措应出尽出,落实情况如何?

今年1-11月底,全省发放脱贫人口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 145.2万人,补贴金额4.54亿元;落实脱贫人口企业吸纳社会保险补贴5699人6456.89万元;全省人社部门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3.97万人,补贴金额2.53亿元……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社会保障各项措施加快释放促稳岗就业红利。

岗位拓展 多元渠道引活水

就业帮扶关键在岗位开发。我省坚持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两轮驱动,持续扩大岗位“蓄水池”。

今年2月15日,正值返岗复工之际,在娄底市新化县火车站,K6548/5次专列准点开出,来自该县的1008名务工人员乘坐专列,直达广州、深圳等地返岗务工。据悉,新化县与长三角、珠三角等15个地区签订劳务协议,与65家企业签订劳务输出合同,每年在外务工人员有40余万人。

作为劳务输出大省,湖南把深化劳务协作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重要手段。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共建立劳务协作对接机制1654个,牵头与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海南等组建10省劳务协作联盟,上线“区域劳务协作信息平台”;组织开展湘沪劳务协作系列活动,省内组织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面向省内1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推介重点用工企业2590家,岗位需求8.96万个;全省脱贫劳动力有组织劳务输出109.51万人。

走进永州市新田县顺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车间明亮开阔,几百台全自动、半自动端子机整齐摆放,工人们有序地忙碌着。

这个曾经只有26名工人的小作坊,如今已发展成产值达5000余万元的现代企业,更被认定为“湖南省示范性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劳动力47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52人,托举起了“大民生”。

近年来,脱贫人口省内务工比例逐渐上升,促进家门口就业是提升其幸福指数的重要路径。为此,我省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持续推进就业帮扶车间、就业帮扶基地等帮扶载体建设,为脱贫人口提供更多、更稳定、更高质量的家门口就业机会。全省共建设就业帮扶车间6652个,吸纳34万人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含脱贫劳动力6.75万人。

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基层治理等需要,因地制宜开发公益性岗位和临时性过渡岗位,优先安排脱贫人口就地就业。今年,全省乡村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脱贫人口17.09万人。

技能提升 培训为要强内核

从基层民工到工程部经理,陈耀剑的职业发展得到了劳务品牌的加持。

“原来不懂技术,后面多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先后取得中、高级工程师职称,技能水平也得到了提升。”陈耀剑是“电力湘军”的一员,在湘乡,像他这样的电力专业技术人员达2万多名。这些年来,湘乡市统筹推进“电力湘军”劳务品牌建设,并始终把职业技能培训放在重要位置,共培养出10余万湘乡电力大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增强脱贫人口内生发展动力、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之策。在湖南各级人社部门指导下,“靖州茯苓”“湖南铸造工匠”等183个技能含量高、带动就业能力强的劳务品牌活跃在各行各业,关联企业吸纳就业 312万人,有效促进脱贫劳动力实现技能就业。

我省还结合脱贫人口就业需求和特点,聚焦建筑制造、乡村旅游、家政餐饮、养老照护等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开设一批急需紧缺工种培训、实用技能培训、转岗专业培训。推行企业和劳动者“点单”、人社部门“派单”、培训机构“接单”、企业提供优质岗位“订单”职业技能培训新模式。

在技工院校推广“订单就业”“工学结合”等办学模式,与三一集团、中联重科等重点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实现脱贫劳动力学员出校门即进厂门,连续七年实施“电力励志工程”,今年通过高考专科提前批面向全省脱贫户、监测户家庭考生,或户籍为1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考生,定向招录培养 338 名供电服务职工,目前已累计招录2168人,其中1160人已毕业入职到各乡镇供电所。另外,全省已累计发放“雨露计划”生活补助资金5.01亿元,受益学生32.11 万人次。

服务赋能 全面跟进固成效

2023年11月,湖南“人社超市”正式开张。查政策、找工作、招人才、上职业技能培训课,都能在逛“超市”时实现,“超市”里还有AI智能客服24小时在线答疑。

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公共就业服务也需开启新纪元。我省大力推动数据赋能,打造线上服务矩阵,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前已全面建成“一库四平台”,全面推广使用“人社超市”、人社一码通。以“湘就业”平台为入口,广泛归集全省岗位信息,推动12.66万家企业45.23万条岗位资源全域共用。

要为脱贫人口提供精准、均衡、可及的就业服务,除了依托“大数据”,还要迈出“铁脚板”,将人社服务触角延伸、下沉到基层。我省持续完善“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市县零工市场+街道(乡镇)人社驿站+社区就业微市场”多层次服务体系,分级分类打造典型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共创建4609个充分就业社区(村),建成852家零工市场(驿站)“就业驿站”“就业微市场”等就业服务网点。

“1-11月底,累计为脱贫劳动力提供职业指导7.5万人次、职业培训信息2.1万人次、职业介绍14.2万人次。”省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及时将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纳入服务范围,全面深化“311”就业服务,不断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此外,以“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月”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载体,把岗位送到脱贫劳动力家门口,织密就业服务网络,畅通民生就业路。(通讯员:张军 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