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湖南人芮海利收获了一份意外惊喜。
在长沙黄花机场T2航站楼出发层,芮海利被请上台,获得由海航赠送的长沙往返国内任意目的地免费机票一张。
因为,他幸运地成为今年长沙机场的第3000万名旅客。
▲免费机票赠送现场。
继2016年突破2000万人次后,长沙黄花机场今年的旅客吞吐量已突破3000万人次,迎来了新的里程碑。
据机场方面透露,到年底,全年的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3120万人次。
“这么多年来,长沙机场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坐飞机越来越方便、智能、省心。”芮海利在现场说道。
“黄花”起飞
1989年,中学生刘鹏和同学去长沙大托铺军民两用机场附近游玩,看到一个车队缓慢行进,车队里满是奇形怪状的车:有的车顶上带有楼梯,有的一侧装有传输带。
后来伙伴们才知道,这是大托铺民航机场搬迁至长沙黄花机场,各种民航专用车辆转场的场景。
▲大托铺机场资料图。
1955年,北京—开封—衡阳—广州航线开通,结束了湖南无飞机航线的历史。
两年后,1957年4月,长沙航站开航,拉开了长沙民用航空的序幕。
1989年8月,长沙黄花机场正式通航,初期开通10条航线,结束了湖南不能起降大中型客机的历史。
▲长沙黄花机场第一代航站楼(资料图)。
通航35年来,长沙黄花机场累计运送旅客超3.65亿人次。
最初通航时,长沙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仅为6万人次。
2009年和2016年,长沙黄花机场吞吐量分别突破1000万人次、2000万人次,现在又迈过3000万人次大关。
长沙机场年吞吐量达到1000万人次用了20年,而达到2000万人次只用了7年。
从2000万人次到3000万人次,虽然用了8年,但要看到疫情影响了三年。
机场的“翻台率”
据统计,2023年,全国260多座运输机场中,旅客吞吐量超过千万人次的不到40个,超过2000万人次的有20多个。
▲2024年暑运期间的长沙机场。(图源:湖南机场)
就在长沙黄花机场旅客量突破3000万人次的前一天,12月14日,武汉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大关。
“黄花”暂时被“天河”反超。
说反超,是因为长沙黄花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已连续三年居中部第一。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2023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吞吐量排名》,长沙黄花机场、武汉天河机场、郑州新郑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分别位列第14、15、16位,黄花机场比天河机场高出163万人次。
中部地区这三大机场,都拥有两座航站楼,但天河机场航站楼总面积为65.34万平方米,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航站楼总面积62万平方米,但长沙黄花机场航站楼总面积仅为23.6万平方米,还不到武汉、郑州的一半。
长沙机场要等到2026年T3航站楼建成投入使用后,航站楼总建筑面积才会增加50万平方米。
▲科技感十足的长沙机场T3航站楼。
而从经济体量来看,2023年河南和湖北分别排全国第六和第七,湖南排在第九位。
按照正常逻辑,无论从硬件接待容量,还是从区域经济体量看,长沙机场都貌似很难找到领先的理由。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总经理常希娟在接受观潮君采访时曾提到:“我们自身硬件实力有限,只能在服务质效上下功夫,倒逼自己的极限。”
常希娟所说的“质效上下功夫”,可体现为四个字“分秒必争”。
在12月15日的活动现场,长沙机场宣布T1航站楼航班截载时间缩短至30分钟,并联合驻场各单位,共同制定《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旅客服务承诺(2024年版)》,接受社会监督。
其实,从今年元旦起,长沙机场就将国内航班截载时间,由“航班计划起飞前40分钟”调整为35分钟。
短短一年时间,长沙机场再次突破,将T1航站楼的截载时间再压缩5分钟。
▲长沙机场停机坪。
一架飞机从展翅蓝天、安全降落、完成过站到再次腾飞,其间涉及飞机落地、滑行、停靠、旅客下机、行李卸机等几十个保障节点。
“为了提高地面保障效率,我们梳理了航班从截载到起飞之间的27个环节,在确保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把保障时间精确到秒。”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副总经理李艺向观潮君介绍。
就像开饭店一样,可能餐位不是很多,但只要翻台率够高,仍能在总客流上获得优势。
来自天空的能量
长沙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是在2009年,而在2008年,湖南GDP突破1万亿元大关。
长沙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是在2016年,而在当年,湖南GDP迈过3万亿元这个坎。
▲远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
2023年湖南GDP突破5万亿元,2024年长沙机场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
可以说,长沙机场不断创历史新高的旅客吞吐量,就是见证湖南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从机场流量变化看湖南开放度。
在采访中,长沙机场市场部部长李珊向观潮君透露了两组有意思的数据。
一组数据是,在长沙机场的旅客中,从湖南出去和来到湖南的比例,大约是4:6。
“这说明,湖南对其他地方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李珊说。
另一组数据是,今年冬航季截至目前(10月27日-12月15日),长沙机场旅客吞吐量增幅为9.15%,但每周五旅客吞吐量增幅超过22.8%。
李艺说:“我们称之为‘周末经济’,说明长沙的周末对外地人很有吸引力。”
▲长沙机场工作人员为国际旅客提供服务。(图源:湖南机场)
当下湖南正着力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打造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吸引更多年轻人来湖南。
四六开的流量比,周末突增的数据,均说明湖南是具有较强发展引力的。
机场是中心城市高质量客流的最大来源之一,更是展示区域开放风貌第一扇窗。
“机场旅客吞吐量是反映所在城市门户枢纽地位,所在区域开放发展和经济动力强大等的重要指标。”长沙理工大学智能交通与现代物流研究院院长卢毅说。
目前,长沙机场已通达伦敦、内罗毕、新加坡等130个国内外城市,其中国内城市107个,国际及地区23个,每周出入境航班达125架次,通达亚、非、欧等16个国家及地区。
▲2019年,长沙机场航线网络图。(图源:湖南机场)
未来,湖南融入全球化浪潮是大势所趋。而机场作为湖南飞向世界、世界飞到湖南的战略支撑点,或许还有更加艰巨的使命。
从城市机场向机场城市转型。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约翰·卡萨达在2011年出版的《航空大都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中,提出“航空大都市理论”,机场与城市的联结,将产生一种新的城市经济形态,形成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型城市片区,最终彼此融合、互为一体。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体住湘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支持长沙机场打造国际航空枢纽。
打造“国际航空枢纽”,不能只盯着头顶的天空,还要看见脚下的土地。
长沙机场所在的长沙县被誉为“三湘第一县”,而长沙机场距离长沙主城区也不过咫尺之遥。
▲乘风而起、长空万里。
机场的发展紧贴城市的发展,更加紧密地围绕区域的产业布局、交通格局、创新破局做文章,提升航空港与城市的粘性,改变“机场是机场,城市是城市”的剥离感,加速“机城融合”,或许能够取得更加令人期待的未来。
从细节中找高质量发展秘诀。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长沙机场鲜活诠释了这个道理。
没有躺平等来的辉煌,只有奋斗拼来的精彩。
长沙机场之所以能在并不占优势的条件下,取得中部第一的成绩,靠的正是倒逼自己、不断挖潜力。
▲长沙机场有你未发现的美。
一方面通过机制改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精简流程;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从而压缩时间。
必须看到,压缩出来的10分钟,其实是27环节上,一秒一秒拼出来的,且是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不就是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利用,发挥最大的成效么?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秘诀,其实就藏在每一处细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