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吗?这个县平均每十个人中,就有一名厨师。
衡东县现有户籍人口78万。据不完全统计,衡东人却有超过7万人是土菜厨师。
衡东厨师如当年的攸县的哥,成为了现象级品牌。
2023年10月,经中国烹饪协会认定,衡东县成为全国第九个、湖南首个中国“厨师之乡”。
▲衡东物阜民丰,系湖南首个中国“厨师之乡”。(图片除另有标注外,均由衡东县委宣传部提供)
经过近10年发展和培育,衡东目前有湘菜大师8位,湘菜名师10位,土菜大师22位。
衡东土菜厨师们,活跃在全国的1300多家衡东土菜餐饮店,以及1万多家机关、学校、医院等团餐食堂,更有甚者走出了国门。
外交部曾经在衡东选拔一批厨师,在驻外使馆中为世界友人服务。
衡东土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文焱华,出生于衡东三樟镇五代厨师世家,早年就是派驻国外扎伊尔(现刚果金)大使馆的主厨,所烹调出的“无黄蛋”、秘制汤圆等深得外国总统称赞。
今年11月,“味道湖南·湘飘欧洲”湘菜专题推介活动在伦敦举行,“状元人家”衡东土菜馆的菜品备受关注。衡东土菜厨师不仅展示了精湛厨艺,还将衡东土菜的历史和文化传到英国。
因此,在餐饮界有句话,7万衡东厨师“炒”遍全球。
在前不久的“中国村厨村艺大晒”上,衡东厨师大放光彩,衡东县三樟镇黄贡椒队获村厨金奖和优秀组织奖,“衡东脆肚”获特色名菜金奖。
▲衡东县三樟镇黄贡椒队获村厨金奖、村艺银奖、优秀组织奖等。
衡东土菜厨师在全国大赛上屡获大奖,并不是偶然。
衡东是中国唯一的“土菜名县”,拥有丰富的土菜资源和深厚的餐饮文化底蕴。衡东土菜烹饪技艺入选省级非遗名录,更制订了全国首个地方乡土菜省级标准——《衡东土菜制作标准》。
今年国庆期间,衡阳市凭借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的效应,吸引了大批客流,而衡东县则依托第七届土菜文化旅游节2024土味嘉年华活动,再次火爆出圈。
这场以“湘菜小炒,从衡东出发”为主题的活动,还有一个十分接地气的名字——首届“茶担子”邀请赛。
▲2024衡东首届“茶担子”邀请赛现场。
要聊衡东土菜,就绕不开“茶担子”。
“茶担子”是起源于衡东县民间红白喜事之时,邻里乡亲间互相帮厨的一种睦邻文化。
从大大小小的移动厨房端出一盘盘冒着锅气的乡土本味,招待远亲近邻。日积月累,“茶担子”沉淀出特色的餐饮文化,也形成了深厚的厨师土壤。
据介绍,衡东县每个村都有1至3支“茶担子”队伍,人数5至30人不等。
加之千百年来当地一直是“杉簰客”、盐豆商的经营驿道,而衡东人好美食、善炊厨,土菜厨师应运而生。
通过民间“茶担子”的推广,衡东土菜声名鹊起,“茶担子”厨师被聘到县内各类酒店、排档做主厨,把宾馆与小店的制作方法相互结合,形成了现在广受欢迎、享誉省内外的衡东土菜。
▲衡东“茶担子”烹饪的一桌美食。
衡东土菜厨师发端于民间餐桌,成长于交通驿路,提升于餐饮酒店,再以此为跳板,走向全国、炒遍全球。
近年来,衡东县一直把土菜产业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县委书记、县长牵头抓。
如果说衡东厨师品牌创建是衡东土菜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那么,打造“茶担子”文化品牌就是其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之一。
衡东县委副书记、县长蒋崇华告诉观潮君,举办“茶担子”邀请赛,就是文化品味与品牌的再出发,希望把衡东土菜厨师的厨艺技艺展示出来,把土菜的味道记忆传承下来。
▲首届中国乡土菜烹饪大赛在衡东举行。(廖婷婷/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衡东县采取“量体裁衣”式培养土菜厨师。
比如,专门对农村“茶担子”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开办了杨山培训学校。
面向学生,在职业中专开设了4个全日制厨师专业班,投资建设了实训基地,让学生毕业就上岗。
面向社会专业厨师,开办了衡东烹饪技术培训学校,为社会培养适应不同需求的厨师人才。
此外,衡东县还全链条打造“衡东县土菜厨师”省级特色劳务品牌库,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优先向劳务品牌行业企业倾斜。
衡东县委书记谭建华介绍:“我们每年设立500万专项资金,对培训衡东土菜厨师的职业学校、厨师学校和行业企业予以特别扶持,对土菜技艺创新等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如今衡东土菜产业已初步形成种养、加工、物流配送、体验展示、餐饮销售一条龙的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5亿元。
▲衡东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深入农产品展会调研。
这一路走来,有传承,也有创新。一代代衡东土菜大厨们,让衡东土菜从村野小炒登上了大雅之堂。
然而,衡东土菜、衡东厨师的故事,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或许还有更“大盘”发展问题的思考。
看到湘菜产业背后的“富民链”。
如今,“石湾脆肚”“鳝鱼炒蛋”“真塘活鱼”“大浦血鸭”“杨桥麸子肉”“衡东削骨肉”等一批土菜,已成为很吃香的招牌名菜。
▲石湾脆肚。
由于衡东土菜许多菜品对食材道地性的要求,从餐桌到厨房,再沿着供应链向上追溯,则是更多从事种植和养殖的衡东农民。
目前衡东土菜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13万人,不仅为更多衡东厨师创造了就业岗位,更让衡东农民的增收有了保障。
相比而言,作为快速消费行业的餐饮,是最能刺激和拉动消费的产业之一。在“拼经济”、扩内需的当下,这无疑是各地提振经济的重要抓手。
10月18日,省委书记沈晓明专题调研湘菜产业并主持召开座谈会,要求推动传承创新、促进繁荣发展,把湘菜品牌擦得更亮。
衡东县把活跃于乡野的“茶担子”,培育成土菜厨师“正规军”,这种主动作为,或许值得更多地方借鉴。
▲衡东“茶担子”。
湖南地广物丰,各地餐饮文化迥异,只要有心,未尝不能再培育几个富民兴县的“土菜品牌”。
重视湘菜所蕴含的文化属性。
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同地方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甚至地域性格都会集中呈现在当地的特色食物上。不同地方的菜品、菜系,其实就是区域文化的一种具象化延续。
衡东土菜走出去、衡东输出厨师的过程,自然就会带动衡阳乃至湖湘文化走出去。
热辣鲜香里、觥筹交错间,湖湘文化的厚重、湖湘性格的忠勇、湖湘风貌的精彩,被自然而然地传播、流淌。
▲衡东土菜“鳝鱼炒蛋”。
一桌饭,成为塑造、推广、传播新时期“湖南品牌”的最佳窗口。
一桌饭,也能成为吸引外地人了解湖南、关注湖南、来到湖南的最佳桥梁。
如果说,大力发展湘菜产业有利于提振经济、富民增收,是利在当下;那么,随着湘菜产业的发展壮大,其附带的文化传播属性推动“湖南品牌”走出去,则是利在长远。
打造湖南自己的“米其林”品牌。
衡东土菜起源于“茶担子”文化,兴起于乡野和驿道栈边,是一种以极为接地气的方式成长起来的餐饮品牌。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另一个也是从“驿道栈边”成长起来的餐饮品牌——米其林餐厅。
所谓米其林餐厅,最早就是汽车旅馆附近的餐馆,与今天很多路旁街边的土菜馆子,别无二致。
▲食客品尝衡东土菜。
1900年巴黎世博会期间,卖轮胎的法国米其林公司为了提高轮胎销量,推出第一本《米其林指南》,将地图、餐馆、加油站、旅馆等各种与汽车旅行相关的信息收集成册,免费提供给顾客,并对收录的餐厅进行评级。
岁月沉淀,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米其林餐厅”品牌。
米其林餐厅最终能够出圈,在于“汽车生活”文化的加持,而湖湘文化的源远流长,湘菜文化的兼容并蓄,也有其独特优势。
我们或许应该思考,湖南为什么不能打造自己的“米其林”?
“敢为人先”,敢想、敢闯、敢干,不正是湖南人最值得称赞的品格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