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至27日,孔阳国学在长沙举办了第四期“礼在现场”活动。这场五天的修身之旅,吸引了6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学友们齐聚一堂,在国学教育专家孔阳先生的带领下,沉浸体验儒家修身工夫,切身感受礼的奥妙,共同践行“裹行,不耗散”的精神,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找回内心的支点,带着温暖、光明的感受重新回到现实生活。
追求自由,超越王朝
活动伊始,孔阳先生从世界史讲起,回顾了英国《大宪章》的诞生与美国建国的历史。孔阳先生表示,民众追求自身的权利与发展、限制绝对君权,背后是追求自由、自尊无畏的伟大精神。同时期以朱子为代表的北宋儒者也提出了与君主共治天下的主张,这种力量如喷薄而出的万丈霞光,不可遏制。孔阳先生说:“礼是一种超越的力量,因为它直指人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望。儒家的精神,从本质上讲,就是追求自由、自尊无畏。只不过从秦代以后,在王朝的遮蔽之下,这种精神不能够舒畅地伸展。”当今时代,中国人已经走出了王朝阴影,应该更深刻、真实地认清儒家的真实面貌,追寻孔子的道路,从儒家“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的正直光芒出发,走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独立之路。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第二日,孔阳先生重点讲解了孔子教给颜回的工夫,从《论语》“颜渊问仁”的一章出发,讲解了自上而下的工夫之路。人从形而上的道出发,有永恒的光芒与温暖,由此做礼,自然而然,一切都是人神圣、自尊、温暖的真实流露。也唯有如此,礼才是真实的,才能真正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力量。人人都想要获得永恒的温暖,只有从自己出发,践行“裹行不耗散”的工夫,拥有儒家“无体之礼”的光芒、温暖,人将自然感受“施及四海”的饱满、幸福。
课后,许多学友表示,自己多年以来期待的就是这样的状态,直到今天,仿佛内心得到了完全的满足。一位连续四次参加礼在现场活动的学友在日记中写道: “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真是精彩,当下坐在那不能动,自己听懂了,接住了,热泪盈眶。几百年,能重接颜子工夫,儒者当兴。”
礼,平凡中的不凡
接下来两日,孔阳先生从自己的见闻和生活体会出发,从公共场合的声音、人与人的生活距离等细节出发,详细讲解了非礼和礼的差距。孔阳先生表示,人人都追求独立、自尊的生活,不能总是打扰别人,要充分感受自己内心的温暖与细致,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今天社会的一些状态让人感到不满意,我们应当为了自己好的生活状态抖落尘埃,在生活中践行儒礼,礼会给中国人带来神圣、自尊、温暖的生活。会上,有学友发言表示,自己听完课回想起了过去曾经对亲人的打扰,这种无礼的状态给亲子和夫妻关系带来了很多困扰,自己非常惭愧,也向亲人表示歉意。有礼在,才能够呵护家中永恒的温暖、幸福,这也将是今后生活唯一的指向和目标。
裹行,走向温暖与独立
活动期间,学友们每天都要在孔阳先生的指导之下,练习一两个小时的“裹行”。会场内,学友们微微低头,默默行走,感受内心不动的状态。每次裹行过后,学友们都踊跃分享自己的体会,表示自己收获了头脑思辨不能想到的宁静、饱满、幸福,身体的温暖,内心的愉悦让自己欲罢不能,似乎可以永远前行下去。此前现实生活中、似乎难以跨越的困难竟然在裹行的过程中豁然开朗、云开雾散。问题或许仍然存在,但带着“我心不动”的状态,一切都似浮云飘过。一切由工夫说话,工夫由每个人验证。
孔阳先生说,“如果用五个字来当我们的口号,那么就是——裹行,不耗散。你要学习儒家,体验儒家不耗散的状态,就从裹行开始。”
结营式上,孔阳先生勉励学友:“你只要相信儒家,只要做到‘裹行不耗散’,你这个人就修成了。”五天的活动转瞬即逝,学友们从礼在现场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温暖、不耗散的体会,信心饱满,裹行的法宝在手,人们可以真正回到现实生活中,收获永恒温暖、独立不耗散的幸福感。这种力量如此真实,也向每一位希望收获温暖、幸福的朋友打开大门。从英国远道而来的邹学友表示:“‘礼在现场’不仅让我重新认识了儒家,更让我找到了生命的支点。我要把这种温暖感受带给更多人。”
裹行,不耗散;礼在,不耗散,拥有独立、自尊、不耗散的生命,幸福就在当下的每时每刻。未来,孔阳教育还将举办更多场“礼在现场”的活动,让礼的精神在更多人心中生长,让幸福生活真正裹起来。(李伟 李晖 李柏华 李阳)
免责声明:本站刊登/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等于赞同其观点或论证其描述,不负责其真实性或有效性,相关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