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最大东晋墓系2000年发掘 该墓大部分文物从2017年展出至今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长沙最大东晋墓系2000年发掘 该墓大部分文物从2017年展出至今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任波 通讯员 张大可)长沙天心区桂花坪所发现的长沙地区规模最大的东晋墓,因近期有长沙考古专家在《考古》杂志上发表该墓的整理材料而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记者联系到该墓考古项目负责人、长沙博物馆研究馆员邱东联及最近在《考古》杂志上发表整理该墓材料的考古人员。他们均表示,长沙天心区桂花坪所发现的长沙地区规模最大的东晋墓系2000年发掘,因当时加紧筹建长沙简牍博物馆、长沙博物馆新馆,撰写该墓发掘报告的任务被搁置。同时,该墓大部分文物从2017年起就在长沙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湘江北去”之“湖湘首邑”中展出至今,部分文物则保留在长沙简牍博物馆等处。

考古出土的陶牛车。均为 张大可 供图

考古出土的陶牛车。均为 张大可 供图

桂花坪24年前发现最大东晋墓

据介绍,这座长沙地区规模最大的东晋墓位于天心区桂花坪,该地原为长沙市园艺场旧址,又名石龙冲,是湘江东岸一处低山丘陵地带,西距湘江约1.5公里。2000年8月,在进行基本建设时发现,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即对这座砖室墓展开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工作持续2个多月,于11月初完成。

该墓为一座土圹多室砖墓,由土圹、墓道、排水沟及砖室构成,其中墓道及排水沟被现代建筑占压,无法发掘。

砖室全长8.3米,由甬道、横列前室、过道及后室组成。封门位于甬道外,双层砖错缝平砌而成,向两侧各自延伸数十厘米作为挡土墙,墓门为拱形门额,上为券顶,封门与甬道连接处设置有砖砌踏步;甬道为长方形,券顶,甬道内设置方形祭台;前室呈横长方形,两端墓壁残存有白灰面,推测可能为壁画的涂层;过道与甬道形制相同;后室略呈梯形,后端略宽于前端,设置宽大的棺床,门道两侧转角各设置一块“羊角砖”作为灯台,双重券顶。墓底铺三层砖,均为双横双竖回字形平铺,墓壁为双层砖墙,采用横砖错缝平砌法砌筑。

随葬器物均位于前室,虽经盗扰,但仍可看出其原摆放位置。前室正中分布有大量陶片,可辨识为1件陶案,陶案位于墓室中轴线上。青瓷碗、杯、虎子、陶灯等日用器及明器,圆形双凤金饰和玉剑璏等墓主随身之物散落于前室,二十余枚铜棺钉亦被扰动至前室。前室西壁以陶牛、马为中心,沿前室西壁摆放男立俑10件,男立俑呈横排放置;前室东壁以陶牛车为中心,沿前室东壁摆放女立俑19件,其中小十字发髻女俑10件放置于东北部,沿东壁作两排,大十字发髻女俑9件放置于东南部,沿东壁作两排。

出土的女立俑。

出土的女立俑。

建康式陶俑缘何出现在长沙

该墓出土的29件陶人物俑均为“洛阳—建康式”陶俑,为中国南方地区除南京以外所仅见,且为中国南方地区单座墓出土建康式陶俑最多的东晋墓,这批陶器包括陶俑、陶牛、陶马、陶唾盂、陶灯及陶牛车,胎体纯净,烧制精良,显然不会是商品,经过成分检测后已初步排除其在湖南本地生产的可能性,考古工作者认为这批陶俑存在官烧背景,属于朝廷赐葬,南方地区六朝时期中央赐葬之例也见于江苏宜兴周处墓。

出土的陶马。

出土的陶马。

这座桂花坪东晋墓规模宏大,为目前发现的长沙乃至湖南地区最大的东晋墓,墓主身份显赫,为高等级贵族。该墓的发掘对湖南地区六朝墓葬形制、该时期外来文化因素的传播及“央地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桂花坪东晋墓墓主身份的研究目前已经展开,成果日后也将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