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湖南75年②丨“鱼米之乡”今非昔比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数说湖南75年②丨“鱼米之乡”今非昔比

编者按: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历届湖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勠力同心、拼搏进取,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紧紧把握发展机遇,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金秋时节,红网联合湖南省统计局推出系列报道“数说湖南75年”,细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革新,记录不同时期、不同行业领域的历史变迁——

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智能环保清淤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及示范”.jpg

75年来,湖南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雪骅 通讯员 向统 报道

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3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6倍,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6.2万倍……75年来,成倍增长的数据,见证着湖南“鱼米之乡”的成长轨迹和繁荣发展。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湖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综合能力稳步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湖南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新的跨越。

农业经济稳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南农业生产能力不强,1949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为15.84亿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湖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81.37亿元跃升至2012年的4390.34亿元,增长53.0倍。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农村经济飞速发展。2023年,湖南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99.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1979-2023年年均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4141.54亿元,年均增长3.4%;林业产值513.65亿元,年均增长4.8%;牧业产值2232.06亿元,年均增长5.7%;渔业产值635.03亿元,年均增长9.1%。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农林牧渔业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农林牧渔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实现由单一化传统农业向多元化现代农业发展转变,林业、牧业、渔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发展更加均衡协调。2023年,全省农、林、牧、渔、农辅各业产值的比重为50.5%、6.3%、27.2%、7.7%、8.3%,其中林业、牧业、渔业产值比重较1949年分别提高4.7、18.3和7.6个百分点。

农业绿色发展不断推进。近年来,湖南深入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战略,狠抓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创建、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推广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2023年全省累计创建“两品一标”农产品3995个、居全国前列。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13.34万吨,比2012年下降14.4%;农药使用量7.47万吨,比2012年下降39.3%。全省推广加厚膜、全生物降解膜300万亩,农膜回收率提升到84%;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89%、83%。

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压舱石作用日益稳固

粮食产量跃上新台阶。75年来,湖南是从未间断调出稻谷的两个省份之一。以“鱼米之乡”著称的湖南,历来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作出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初,全省粮食总产量仅为640.45万吨,土地改革后,粮食生产逐步发展,1979年突破2000万吨大关,2015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3094.21万吨。2023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763.48千公顷,产量3068.01万吨,分别是1949年的1.4倍和4.8倍,年均增长0.5%、2.1%。其中,水稻作为湖南的优势农产品,2023年播种面积、产量分别为3946.99千公顷、2665.32万吨,比1949年分别增长0.7倍和3.7倍,年均增长0.7%、2.1%。

经济作物产量大幅提升。湖南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不断推进农产品品种结构调整优化。各地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责任制,加强蔬菜基地建设,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持续扩大,产量快速增加。2023年,全省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433.54千公顷,是1978年的7.6倍,年均增长4.6%。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011年突破3000万吨,2020年突破4000万吨大关,2023年达到4488.81万吨,比2012年增长42.9%,年均增长3.3%,居全国第7位。油料产量293.15万吨,水果产量1266.09万吨,棉花产量7.60万吨,比1949年分别增长39.6倍、613.6倍和9.9倍,年均增速分别为5.1%、9.1%、3.3%。

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南畜产品供应总体不足。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放开畜产品价格和生产技术提升,生猪、牛羊、家禽养殖加快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畜产品迅猛发展,生猪出栏量常年稳居全国前列。从猪牛羊肉总产量来看,1980年全省猪牛羊肉总产量仅为92.38万吨,2023年增加至499.1万吨,增长4.4倍,年均增长4.0%。分品种看,2023年猪肉、牛肉和羊肉产量分别为461.8万吨、20.4万吨和16.9万吨,比1980年分别增长4.1倍、36.1倍和35.7倍,年均增长3.8%、8.8%、8.7%。生猪出栏由1949年的190万头增加到2023年的6286.3万头,增长32.1倍,年均增长4.8%。

水产养殖繁荣发展。2023年,全省水产品养殖面积452.17千公顷,是1978年的1.8倍,年均增长1.3%;水产品产量达285.9万吨,是1949年的65.9倍,年均增长5.8%。湖南突出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积极培育稻田综合种养和休闲渔业等新兴业态,2023年全省名特优水产品养殖产量达97.55万吨,占水产养殖产量的34.1%。其中,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产量达57.98万吨,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农田水利设施不断改善。湖南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加大农田水利投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和兴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田灌溉条件明显改善。2023年,全省开工各类水利建设项目2362处,投入资金635.1亿元,完成山塘清淤整治26700多处,打通“中梗阻”渠道2180公里,耕地灌溉面积达2917.61千公顷。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利用,农田建设质量和综合效益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250万亩。通过“良田+良种+良法”配套,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左右,每亩节本增产增效逾200元。

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农业生产实现由主要依靠人畜力向机械动力的转变。1949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仅有0.11万千瓦,1978年达到427.25万千瓦。到2023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到6840.2万千瓦,分别为1949年和1978年的6.2万倍和16.0倍。2023年,全省农作物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6557.74千公顷、2870.01千公顷、5349.24千公顷。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58.6%,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达83.5%。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不仅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也逐渐把农民从传统的高强度农业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提供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湖南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发展种业产业,奋力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种业科技创新高地。高标准建成国家级现代种业产业园、省南繁科研育种园,岳麓山实验室进入实体化运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安全贡献湖南力量。目前,湖南拥有种业企业400余家,玉米、杂交水稻、辣椒等商业化育种水平国内第一,杂交水稻、辣椒、畜禽供种量分别占全国1/3、1/4、1/10以上。建立12个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8%提升至2022年的64%左右。

现代农业阔步前行,农业高质量发展支撑更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湖南突出抓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实施示范创建和质量提升行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激发产业发展活力。2023年末,全省农民合作社12.22万户、家庭农场21.38万户,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约8.8万个。

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近年来,湖南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加大农文旅融合基地建设,推广绿色生态种养,打造文化IP,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2023年末,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73万个,规模以上休闲农庄达4500多家,年接待游客2.55亿人次,带动农户77万户,实现农业经营收入532亿元,推动了农业主体多元化、产业专业化、业态多样化。

农业产业融合加速推进。湖南紧紧围绕建设农业强省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聚焦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延链补链强链优链,培育了一批发展形势好、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联农带农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高地、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3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2.28万亿元;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008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96家、省级龙头企业982家、市级龙头企业3742家。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累计创建了“早中熟柑橘”“优质湘猪”“供粤港澳蔬菜”“湖南辣椒”“洞庭小龙虾”“湘九味”中药材等9个国家级农业产业集群、以及郴州市安仁县、娄底市涟源市等1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0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湖南农村居民收入显著增长,由单一的种养收益为主向多元化收入方式转变,实现了由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949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5元;到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仅为143元。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2014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2023年达到20921元。随着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转型升级,农民增收途径拓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已连续六年超过城镇居民。

农村公共服务不断健全。农村交通运输条件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累计新建和提质改造农村公路13.7万公里,总里程达20.3万公里,较国家要求提前5年实现100%的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农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2023年,湖南完成农村供水工程682处、157.51万人受益。

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湖南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环境整治为抓手,大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湘村”,累计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占总村数的40%以上。深入开展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回头看”,对2013年以来政府组织实施改造的373.1万座农村户厕进行全面摸排,问题厕所已全部整改。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完成720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