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临澧鼓书史 传扬中华非遗魂 ——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团对话临澧鼓书传承人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探寻临澧鼓书史 传扬中华非遗魂 ——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团对话临澧鼓书传承人

(实践团与临澧县文化馆领导、临澧鼓书传承人合影留念)

(实践团与临澧县文化馆领导、临澧鼓书传承人合影留念)

(康保成教授就临澧鼓书发展现状提出建议)

(康保成教授就临澧鼓书发展现状提出建议)

(九澧渔鼓省级传承人熊波涛正在发言)

(九澧渔鼓省级传承人熊波涛正在发言)

(通讯员:朱欣娜 阳燕萍 何倚 孙一烨)为进一步了解常德市临澧县鼓书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历程,挖掘新时代临澧鼓书的特色与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29日下午,中山大学康保成教授、长沙理工大学郑劭荣教授和湖南科技大学李跃忠教授带领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团来到常德市临澧县文化馆,观看了临澧鼓书传承人熊波涛、吴清华、肖志新和马一元的精彩表演,并与其就临澧鼓书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深入交流。以下为对话实录:

康:我刚刚观看了您的演出,觉得十分精彩,那么渔鼓与鼓书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熊:渔鼓与鼓书同根同源,唱词相同,这是它们具有联系的地方。区别首先在于它们的道具不同,渔鼓有四件套,分别是胶筒、竹筷子、简板和钹,鼓书有两件套,分别是鼓和鼓棒;其次是它们的唱腔不同。

康:大家学艺的时候,渔鼓是和鼓盆歌一起学吗?

熊:是一起学的。以前我们渔鼓和鼓盆歌是一起唱的,现在基本都唱鼓盆歌,很少有人唱渔鼓。因为渔鼓缺乏市场,年轻人大多不愿学,所以很难传承下去。并且,唱渔鼓不仅收入微薄,还非常消耗精力。

吴:目前渔鼓传承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年轻人的参与;其次是培养一个成熟的艺人十分困难,需要十几年的打磨,但是现在的年轻学徒学习渔鼓大多只学得一些皮毛,缺乏定性和恒心;再一个就是许多艺人无法对唱本进行二次创作。这些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康:针对现在渔鼓传承面临的困境,我有两点建议:一是可以用“活态传承”代替“原汁原味”,不要保守;二是要“多条腿走路”,一个人一套道具唱渔鼓可能会比较单调,那么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采用渔鼓和舞蹈结合的形式,以提高年轻一代对渔鼓的关注度。

康保成教授对艺人的采访结束,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团成员在指导老师郑劭荣教授的带领下进入自由提问环节。

郑:你们现在有没有传承下来的唱本或抄本?演奏按本子一字不落地唱吗?有没有固定的公式?

熊:有唱本和抄本,这些是师傅那一辈自己写的,并且都是七字句,他们将创作的曲目编集成书传承下来。关于演奏的问题,基本都是按照传承下来的唱本一字不改地唱。我们有固定的公式,每一个唱本的结语部分固定不变。

实践团成员:常德渔鼓和说唱有相似之处,听到常德渔鼓就想到了现在用各种方言改编的说唱,比如说长沙Rap、重庆Rap、潮汕Rap等,想问各位老师有没有将渔鼓和现代音乐结合的想法呢?

吴:有用常德方言改编的说唱,我们也希望能够与时俱进,把临澧鼓书和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结合起来,为传统非遗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以提高临澧鼓书的传播度和影响力。

实践团成员:请问各位老师现在宣传渔鼓选择用一些什么社交媒体呢?抖音用的多吗?

熊:通常见到的社交媒体我们都会用,也会通过抖音发视频和直播的形式来进行宣传,同时希望各位年轻人能够将我们的临澧鼓书传承得更好,传播得更远。

实践团:访谈结束,我们满载而归,深受触动,对以熊波涛先生为代表的艺术家们那份数十年如一日的热爱与无私奉献,心怀无比的敬意与钦佩。面对临澧鼓书的现状,我们意识到,其传承与发展不仅亟需新一代传承人的崛起,更呼唤着更广阔观众群体的培养与拓展。为此,我们呼吁各位传承人勇于创新,不仅要在故事内容上挖掘新意,更要在表现形式上寻求突破,让临澧鼓书这一传统艺术瑰宝焕发新的生命力与光彩。同时,我们也期待年轻一代能够成为传播临澧鼓书的重要力量,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和方式,将其魅力广泛传播至社会各个角落,使临澧鼓书真正融入大众的日常,永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