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发耕:一河诗画 满城烟花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钟发耕:一河诗画 满城烟花

——我的浏阳我的河

一 前几天看公众号,家乡浏阳正在征集能反应浏阳综合特征的LOGO,看到这句充满诗意和烟火味道的广告语,内心不由得为之一动。一河诗画,满城烟花。确实写出了浏阳味道。

18岁以前,年少无知的我一直没有离开过浏阳,而大部分时间都是呆在有着浓郁烟火味道的乡下。17岁那年因为高考复读才有机会到浏阳县城呆了一年,从那以后,就是天南地北奔波了30多年。在浏阳的时候,从来就没感觉到家乡有什么诗情画意,有什么乡土寄情。成天在泥巴地里讨食,在泥巴路上奔跑,在土坯房子里成长的兄弟们,从来就没有在家乡这个词上面去纠结过什么。

没走出过家乡,自然不知道家乡这个词的份量。自从考上大学,走出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小山村,就很少有机会好好地在家乡呆上一段时间了,更没有时间去好好体会那种儿时的温暖。 梦里不知身是客,却言他乡是故乡。随着年岁的慢慢增长,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对家乡的那份情感却是越来越浓,浓到梦里都会想起小时候的种种往事。

现在人过中年,自己也几经折腾回到了家乡的省城工作,离家越来越近,条件越来越好,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家乡的变化也越来越大。可是,那份浓浓的乡情,常常让躺在家里宽大的席梦思床上的我,经常会梦见儿时躺在稻草垫床上那一丝草香,会梦见小时在田沟里捉泥鳅的情景,会梦见背着书包跑在林间小路上的身影。

二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梦想的远方”,一首歌突然在脑海里想起。又想起了少年时代背着书包,穿越几里路的山林,在晨曦里奔跑着上初中的时光。初中头两年,都是跑通学,从家到“五七”学校(记得刚入学时,学校好像还叫五七学校,带着浓浓的文革味道,应该是在我们读书时改为沿溪中学的)大概有5里地吧。从我家出发,横过田垄,过一座小石桥,就要经过外公家,再穿过几百米山茶林、马尾松林,就到野猪塘了,穿过野猪塘,过去就到了汤家岭,山头上密密麻麻布满了坟堆,翻过一个小山坳,横过一条柏油马路,再过一个坡地,就到了一条小溪边,沿小溪上行几百米,就到了初中母校——沿溪中学了。

三年的初中生涯,就是在这条细长弯曲的小山路上走过来的。很多时候,能约到一两个小伙伴一起上下学,一路上追追打打,走在山间路上也不觉得害怕。但偶有当值日生要打扫卫生,其他小伙伴都已经走了,紧赶慢赶也赶不上小伙伴时,也就只能一个人硬着头皮走在幽静的山林间,快速跑过恐怖的乱坟岗,实在害怕就放开喉咙唱上一首五音不全的歌,全当是给自己壮胆。 其实,走在这条山路上,留给我更多的是少年的乐趣。外公家后面有一颗鸡爪梨,一到冬天,树上成熟的鸡爪梨经霜冻后就会掉下来,上学的娃们总是最早经过,每天早上总能捡到几支冻得发蔫的鸡爪,一边走一边吃,多的时候还能带点到教室和要好的同学分享。还有初冬时期盛开的油茶花,洁白的花朵,金黄的花蕊,圆圆的一圈花蕊中总是装满一小罐蜜。摘一根丝茅草的茎,就成了一根翠绿的吸管,一头插进金黄的花蕊中,一滴清甜的蜜瞬间就会让这些娃们脸上绽开花来。还有刚摘掉玉米棒的玉米杆,还有下面紫色的地球籽,茶耳朵,半升米,金樱子,都是一些把童年时代甜蜜得让人回味的野果,是挥之不去的小路弯弯。

三 家乡的小镇叫沿溪,小村叫梓山,小山冲叫木莲冲。镇在大光河的小溪边上,溪上有桥,叫沿溪桥。沿溪桥很古老,是一座石拱桥。如今废弃了,却依然还留在小溪河上,成了老沿溪人的纪念。沿溪向南,就是我的初中校园了,溪水从学校边上流过,溪沟有些深,从学校下到溪水有十多个台阶。溪水清澈清浅,是同学们课余的嬉戏场所,也是老师们清洗衣服的所在。溪边树木茂盛,有香樟、枫树、柳树、槐树、楠竹、毛竹,林林总总,皆是野生,却是错落有致,有风吹过,虽夏犹凉。

溪上修有石桥,学校原打算在对面修建操场,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没有修成。初中班主任马老师是从城里调来的,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因为某些历史原因来到了乡下中学教书。那时的马老师刚刚成家,一直住在学校分配的一间小房子,后来添子,还是一间住房,十分拥挤。溪桥对岸,是个极好的所在,操场没建成,也就空置了下来。也不知道马老师用了什么方法,居然打算在溪桥对岸筹建几间房子,以缓解住房紧张的状况。马老师为人极好,建房时,很多同学都利用课余时间来帮忙,房子就在那年落成,三间砖房,留住了城里马老师的一辈子。如今的马老师已退休,一头银丝,精神矍铄,去年把老房子修缮一新,老两口居然带着孙子又从市里搬回了溪桥对岸的老院子。 此时的溪水虽不如小时的清澈,但溪边的树木却更加浓密了。院子里一两株紫荆,一两株桂花,一两株葡萄,一两畦菜地,一喝茶小亭,清晨薄雾轻笼,翠鸟婉转轻啼,溪水淙淙流过,对岸书声琅琅,唯小院静静的座落期间,真乃神仙一般生活。马老师也常在群里发出邀请,无奈同学们俗世繁忙,不能常聚,与老师再叙当年。

四 学校门口的溪水就是浏阳河的支流之一,而离我家最近的应该是黄岗河,水流量比大光河还小。小时候,长和小伙伴一起去黄岗河里洗冷水澡,或者去河坝上面扯水草喂猪喂鱼。河不宽,3、40米的样子,河上有坝,坝上水深,是小伙伴们游泳的最好场所,这段河床是沙石,很干净,经常是一个猛子就游到了河中间,再一个猛子就到了河对岸。再往上段,水草就越来越旺盛,也是我们打水草的最好地段。有一次,玩水时间长,打的水草也多,回家的路上实在挑不动了,只好跑回家把父亲过来才挑回去,上秤一称,居然有150多斤!

浏阳河干流的源头是大围山,上游分大溪河、小溪河。河上游建有株树桥水库,是浏阳和长沙部分区域的自来水水源。老家离浏阳河有3公里多的路程,河边有镇,镇名永和,河中有潭,潭中产石,名曰菊花石。2000年左右,菊花石声名远扬,多次参加艺博会捧回大奖,于是家乡许多年轻人开始从事菊花石雕生计,二弟也操起刀锤,开始在石头上描摹起鱼龙花鸟来,几年功夫赚得了一些银两。只是好景不长,菊花石和云南普洱一样,渐渐凉了下来,至今,家里还留着弟弟雕刻的两块菊花石雕。

虽然民间的雕刻日渐消瘦,但菊花石工艺雕刻依然是浏阳的一朵奇葩。菊花石产地不多,但石质和花型以菊花潭底所产为佳。石质坚硬油亮,花型适中,洁白典雅,自然生成,如绽放在夜空中的朵朵烟花。 曾大胆做诗,曰《家乡的石头》: 碧波透菊影,大溪掩涛声。 燧石落永和,菊香梦桑田。 巧手不作画,刀笔写人生。 一湾落夕阳,一花向苍天。

五 浏阳花炮和浏阳河一样,世界闻名。 查百度浏阳历史名人录,古代有:易雄、欧阳玄、张武、李畋、汤璹;近代有:谭嗣同、刘人熙、欧阳中鹄、唐才常、刘氏三杰(刘善泽、刘善涵、刘善渥)、陈作新、焦达峰等;现代有:胡耀邦、王震、宋任穷、王首道、杨勇等,不乏著名人物。 古代李畋就是浏阳烟花的始祖,现在在浏阳的大瑶镇专门为李畋立了塑像,建了烟花博物馆。近现代的那些名人更是功勋卓著,耳熟能详,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巨大贡献。

烟花爆竹自始至今都是用于节庆,从宋代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到北京奥运会的“大脚印”烟火,虽只是一瞬间的噼啪声,或一瞬的绚丽灿烂,爆竹烟花给历史的长河增添了声音和色彩的注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梦幻一般的向往。

一条河,记住了两岸的村庄;一首歌,唱出了历史的新篇章;一座城,演绎了命运的风雨变迁。

一河诗与画,满城烟和花。九曲润桑梓,一咏唱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