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时代强音  为人民放歌——沈阳音乐学院“国韵新声”中外经典作品音乐会在舟山成功举行
湖南
湖南 > 湖南商讯 > 正文

奏时代强音 为人民放歌——沈阳音乐学院“国韵新声”中外经典作品音乐会在舟山成功举行

6月21日晚,舟山普陀大剧院座无虚席,伴随观众热烈的掌声,沈阳音乐学院“双一流”建设项目“国韵新声”中外经典作品音乐会在普陀大剧院完美谢幕。项目负责人女高音歌唱家梁莹教授带领来自沈阳音乐学院的艺术家们演绎了歌曲《乌苏里船歌》《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映山红》《游击队之歌》《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一杯美酒》《小河淌水》《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器乐作品《鸿雁》《阳光灿烂照天山》《我的祖国》《拉格泰姆舞曲》等经典音乐作品,整场音乐会不仅奏响了时代的声音,为人民歌唱,也是向经典致敬。

作为具有鲁艺红色基因的最早的音乐院校之一,沈阳音乐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文艺人才。在办学历程中,一直传承鲁艺红色血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守文化使命,弘扬鲁艺精神。作为沈阳音乐学院“双一流”建设项目,“国韵新声中外经典作品音乐会”汇聚了沈阳音乐学院优秀教师力量,作品涵盖了延安鲁艺时期创作的艺术作品、中国民歌、外国经典器乐作品以及现当代创作的优秀声乐、器乐作品,以声乐独唱、重唱、合唱,器乐独奏、重奏等表演形式,为舟山观众奉献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长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他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顶。”《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是歌剧《星星之火》中的唱段,当女高音歌唱家柴玲、张瑞再一次唱起,那熟悉的旋律让现场的观众情不自禁的跟着哼唱。

《游击队之歌》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主题曲,诞生于抗日战场一线,极大地鼓舞了八路军的士气,也促进了军民团结,在军营和群众中广为流传,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奋勇前行。“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歌唱家刘航、史玉学、黄晟、钱京涛精彩的演唱,带领现场的观众回到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感受到中华儿女机智勇敢、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

单簧管演奏家于鹏、长笛演奏家金铭羽联袂合作钢琴家朱承佳为观众带来了耳闻能详的作品《鸿雁》《阳光灿烂照天山》和外国经典作品《拉格泰姆舞曲》,长江钢琴艺术家冯源博士演奏了《我的祖国》,那充满激情而深情的表演让在座的每一位爱国观众饱含热泪,心潮澎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普陀大剧院的这场音乐盛会,正是在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的背景下,讴歌时代新声,奏响时代强音,为人民放歌。梁莹教授演唱的《我爱你中国》,把音乐会推向了高潮,那激昂的旋律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很多观众跟随一起演唱,这就是艺术的力量,以音乐奏响时代强音,歌颂伟大的党、赞美祖国,歌唱伟大的时代。

音乐会最后,歌唱家们在合作钢琴家姚礼副教授的激情伴奏下共同演唱了歌曲《血脉》和《我和我的祖国》。“我们从延安走来,来自抗日救亡的烽火年代。宝塔巍巍,那是信仰力量的凝聚;延河滚滚,那是热血激情的澎湃。黄河怒吼,那是同仇敌忾的号角;交响回荡,那是星海倾诉的天籁。”歌曲《血脉》为沈阳音乐学院建院85周年而作,由赵恒心作词,吕威作曲,唱出了沈音的历史与沈音人的使命担当。“我们向理想奔去,走进强国建设的新时代。‘六地’崇崇,镌刻着杨家岭不变的风骨;沈水滔滔,传承着南泥湾生生不息的血脉。‘辽沈战役’,续写着共和国长子历史的新篇;清风颂歌,那是沈音人助力振兴的情怀。我们是鲁艺传人,背负着党的嘱托、人民的期待。‘紧张 严肃 刻苦 虚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们责无旁贷!唱响新时代主旋律,舞出中国人精气神,红色基因必将焕发新的风采!”

《我和我的祖国》是由沈阳音乐学院老院长秦咏诚创作的一首唱遍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的经典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这熟悉的歌词,动人的旋律,让现场的观众和歌唱家们一起演唱。音乐会结束后,掌声热烈,很多观众久久不愿离开。

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坚守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音乐书写时代,用歌声唱响未来。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让更多的文艺作品奏时代强音,为人民放歌。

免责声明:本站刊登/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等于赞同其观点或论证其描述,不负责其真实性或有效性,相关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